字好书
雪霁登程将至宿松 其一

《雪霁登程将至宿松 其一》

时间: 2025-05-02 10:04:59

诗句

积雪沙堤似掌平,香泥浅趁马蹄轻。

朔风来自阴崖畔,犹带枯林踏叶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04:59

原文展示:

积雪沙堤似掌平,香泥浅趁马蹄轻。朔风来自阴崖畔,犹带枯林踏叶声。

白话文翻译:

积雪覆盖的沙堤像手掌一样平坦,轻轻的马蹄在浅浅的香泥上留下痕迹。北风从阴暗的崖边吹来,还带着枯林中踏叶的声音。

注释:

  • 积雪:指堆积的雪。
  • 沙堤:沙质的堤岸。
  • 似掌平:形容非常平坦,像手掌一样。
  • 香泥:指带有香气的泥土。
  • 浅趁:轻轻地踏过。
  • 朔风:北风。
  • 阴崖畔:阴暗的崖边。
  • 枯林:枯萎的树林。
  • 踏叶声:踩在落叶上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鸿章(1823-1901),字渐甫,号少荃,晚清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其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雪后登程途中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和对自然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雪后登程的景象。首句“积雪沙堤似掌平”,通过比喻将积雪覆盖的沙堤形象化,给人一种宁静而平坦的感觉。次句“香泥浅趁马蹄轻”,则通过“香泥”和“马蹄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轻盈和愉悦的旅行氛围。后两句“朔风来自阴崖畔,犹带枯林踏叶声”,则通过声音的引入,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动态美,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不易。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旅途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积雪”和“沙堤”的描绘,展现了雪后景色的宁静和平坦。
  • 次句通过“香泥”和“马蹄轻”的描写,传达了旅行的轻盈和愉悦。
  • 后两句通过“朔风”和“踏叶声”的引入,增加了诗歌的动态美和层次感,同时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

修辞手法:

  • 比喻:首句中的“似掌平”是一个明喻,将积雪覆盖的沙堤比作手掌,形象生动。
  • 拟人:后两句中的“朔风来自阴崖畔,犹带枯林踏叶声”,通过拟人手法,赋予朔风以人的行为,使其更具生动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雪后登程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旅途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态度。

意象分析:

  • 积雪:象征着纯洁和宁静。
  • 沙堤:象征着旅途的起点和过程。
  • 香泥:象征着旅途中的美好和愉悦。
  • 朔风:象征着旅途的艰辛和挑战。
  • 踏叶声:象征着旅途中的声音和动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积雪沙堤似掌平”中的“似掌平”是什么意思? A. 像手掌一样平坦 B. 像手掌一样柔软 C. 像手掌一样温暖 D. 像手掌一样光滑

  2. 诗中“香泥浅趁马蹄轻”中的“香泥”指的是什么? A. 带有香气的泥土 B. 带有香气的石头 C. 带有香气的沙子 D. 带有香气的雪

  3. 诗中“朔风来自阴崖畔”中的“朔风”指的是什么? A. 东风 B. 南风 C. 西风 D. 北风

答案:

  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山中秋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诗词对比:

  • 李鸿章的《雪霁登程将至宿松》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但李鸿章的诗更多地体现了旅途的感受,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鸿章全集》:收录了李鸿章的诗文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文学成就。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内涵。

相关查询

思江南 和剡县陈明府登县楼 新月 秋夜 牡丹 除夜 中秋月 山中 题君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安身为乐 音字旁的字 镬釜 十字旁的字 粥饧 色字旁的字 祖生之鞭 时来运旋 包含壮的词语有哪些 收集 欠字旁的字 西字头的字 愀然不乐 飘然而至 包含隆的词语有哪些 亿忌信谗 偿寃 包含谕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