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1: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1:27
原文展示:
山东旅舍题壁 其二 李鸿章 〔清代〕 故园荆树隔三株,虎口知能脱得无。怕听荒鸡啼晓月,断人乡梦易模糊。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的故乡被三棵荆树隔开,我是否能从险境中逃脱呢?害怕听到荒鸡在破晓时啼叫,那会打断我对家乡的梦境,使它变得模糊不清。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鸿章(1823-1901),字子黻,号少荃,晚号仪叟,安徽合肥人,清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在政治、军事、外交等多方面都有重要影响,是晚清改革的重要推动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鸿章在山东旅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忧虑。首句“故园荆树隔三株”,用“荆树”象征障碍,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遥远和难以回归的感受。第二句“虎口知能脱得无”,用“虎口”比喻危险的境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否安全脱险的担忧。后两句“怕听荒鸡啼晓月,断人乡梦易模糊”,通过“荒鸡啼晓月”的凄凉景象,加深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忧虑。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比喻,诗人传达了对故乡的遥远和难以回归的感受,以及对自己能否安全脱险的担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虎口”比喻的是什么? A. 安全的境地 B. 危险的境地 C. 美丽的风景 D. 遥远的故乡
诗中“荒鸡啼晓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宁静 C. 凄凉 D. 希望
答案: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