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追悼侍姬冬梅八首 其六

《追悼侍姬冬梅八首 其六》

时间: 2025-07-28 17:19:52

诗句

团扇秋风肯弃捐,别离终恐误婵娟。

料知化石心如昨,不抱琵琶过别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7:19:52

原文展示:

团扇秋风肯弃捐,别离终恐误婵娟。料知化石心如昨,不抱琵琶过别船。

白话文翻译:

秋风中的团扇是否愿意被抛弃,别离时恐怕会耽误了美丽的女子。料想她的心如化石般坚定如昨,不会抱着琵琶在别离的船上哭泣。

注释:

  • 团扇:古代女子常用的扇子,这里比喻女子。
  • 秋风:象征着凄凉和离别。
  • 肯弃捐:愿意被抛弃。
  • 婵娟:美丽的女子。
  • 料知:料想,猜测。
  • 化石心:比喻心志坚定不移。
  • 琵琶:古代女子常用来表达离愁别绪的乐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鸿章(1823-1901),字子黻,号少荃,晚号仪叟,安徽合肥人。清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词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时局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鸿章追悼其侍姬冬梅的作品之一。诗中表达了对侍姬的怀念和对别离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侍姬坚定不移的心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秋风、团扇、化石心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别离时的深情画面。首句以团扇喻人,秋风喻离别,表达了诗人对侍姬的怜惜和不舍。次句“别离终恐误婵娟”,进一步强调了别离的痛苦和对侍姬美丽的赞美。后两句“料知化石心如昨,不抱琵琶过别船”,则展现了侍姬坚定的心志,她不会因离别而悲伤,而是保持着坚强和从容。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侍姬的深情和对别离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团扇秋风肯弃捐”:以团扇喻人,秋风喻离别,表达了诗人对侍姬的怜惜和不舍。
  • “别离终恐误婵娟”:强调别离的痛苦和对侍姬美丽的赞美。
  • “料知化石心如昨”:展现侍姬坚定的心志,心如化石般坚定不移。
  • “不抱琵琶过别船”:表明侍姬不会因离别而悲伤,保持着坚强和从容。

修辞手法:

  • 比喻:以团扇喻人,秋风喻离别。
  • 拟人:“团扇秋风肯弃捐”中的“肯弃捐”赋予了团扇人的情感。
  • 对仗:“料知化石心如昨,不抱琵琶过别船”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侍姬的深情和对别离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侍姬坚定不移的心志。

意象分析:

  • 团扇:比喻女子,象征着美丽和柔弱。
  • 秋风:象征着凄凉和离别。
  • 化石心:比喻心志坚定不移。
  • 琵琶:象征着离愁别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团扇”比喻什么? A. 秋风 B. 女子 C. 离别 D. 琵琶
  2. “料知化石心如昨”中的“化石心”比喻什么? A. 坚定的心志 B. 柔软的心 C. 悲伤的心 D. 快乐的心
  3. 诗中的“琵琶”象征什么? A. 离愁别绪 B. 快乐 C. 坚定 D. 柔软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表达了女子对离别的感慨。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绘了元宵节的别离情景。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与李鸿章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女子对离别的感慨,但李清照的诗更多地展现了女子的柔情和哀怨,而李鸿章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女子的坚定和从容。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鸿章全集》:收录了李鸿章的诗词和文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词鉴赏资料。

相关查询

挽李馀三方伯三首 其一 川姑墓 展断事公墓二首 其二 展断事公墓二首 其一 送杨黄在北归 薄暮自枞阳渡江赴九华 孙征君传 狱中杂记 左忠毅公逸事 题丹晨书院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政适 三过家门而不入 包含璜的词语有哪些 柄令 奕奕欲生 包含拜的词语有哪些 不知所可 双休日 龙字旁的字 幺字旁的字 巾字旁的字 山颓木坏 金字旁的字 士字旁的字 图开头的成语 五时节 椿庭萱堂 家势中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