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0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08:29
张功甫见赠丁藁
作者: 曾丰 〔宋代〕
王孙气习窭儒生,
壮士襟期老典刑。
疾俗如仇几扫迹,
贪书若癖至忘形。
风云未会心先冷,
水石无游眼不醒。
独据清高天所忌,
吟边分我小鸥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世俗的失望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提到王孙与儒生的气质差异,壮士追求理想的高尚情操等,表现了对传统道德的坚持与对世俗风气的厌恶。末两句则表现了诗人自我孤高的情怀,和在清宁之地吟咏的愿望。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典刑”一词可以引申到儒家文化中关于道德行为的规范。
曾丰,生活在宋代,是一位文学家和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世俗的批判。
这首诗是曾丰在社会动荡、风气不正的时代背景下写成的,表达了他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清高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世俗风气的厌恶和对理想的追求。前两句对王孙和儒生的气质进行对比,显示出诗人对平庸之人的不屑;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表达了对世俗的反感,强调了诗人对知识和理想的追求。最后两句则转向自我,表现出一种孤傲的心境,诗人宁愿在清幽的环境中吟咏,也不愿随波逐流。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矛盾与张力,既有对现实的失望,也有对理想的执着,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挣扎。
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恶和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坚持自我、追求理想的精神。
诗中“王孙”指的是:
A. 普通读书人
B. 贵族子弟
C. 壮士
D. 诗人自己
诗中“疾俗如仇”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A. 喜欢
B. 无所谓
C. 厌恶
D. 崇拜
“小鸥汀”象征的是:
A. 繁华的城市
B. 宁静的生活
C. 传统的道德
D. 世俗的诱惑
曾丰《张功甫见赠丁藁》 vs 李白《将进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