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6:5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6:59:17
山围古郡富耕桑,此地前朝是战场。
四海怀柔原在德,由来礼义固金汤。
这座古老的县城被山环绕,土地肥沃,适合耕种桑树;这地方在前朝是一片战场。
四方的安定与和谐本源于仁德,礼义自古以来就如同坚固的金汤。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金汤”来源于古代对坚固防御的形容,暗指礼义的力量如同金属的坚硬,能够保护国家和人民。
作者介绍: 弘历,即清乾隆皇帝,生于1711年,卒于1799年。他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执政期间,国家繁荣,文化兴盛。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乾隆年间,反映了乾隆皇帝对怀柔政策的推崇,强调德治的重要性,旨在倡导国家的和谐与稳定。
这首诗通过对怀柔县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首句提到“山围古郡富耕桑”,描绘出怀柔县的自然环境与农业丰饶,这为后文的历史背景奠定了基础。接下来的“此地前朝是战场”,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彰显出这里从战火纷飞的历史到如今的安宁昌盛,显示了历史的变迁和国家的繁荣。
最后两句“四海怀柔原在德,由来礼义固金汤”,进一步升华了诗的主题,强调了仁德和礼义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诗中所传达的价值观,符合当时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体现了对德治的崇尚。整首诗气韵悠长,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历史的深思,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深邃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性,以及历史的变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通过对怀柔县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安宁与社会和谐的美好期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怀柔”的含义是什么?
A. 以武力征服
B. 以德行安抚
C. 以财富吸引
诗的最后一句中提到的“金汤”比喻什么?
A. 食物
B. 防护与坚固
C. 财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此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前者强调德治与和谐,后者则表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两者虽然主题不同,但都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