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题嵩巫亭

《寄题嵩巫亭》

时间: 2025-04-30 18:38:53

诗句

平地烟霄向此分,绣楣丹槛照清芬。

风帘春卷秋空碧,剩见西山数岭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38:53

原文展示:

平地烟霄向此分,
绣楣丹槛照清芬。
风帘春卷秋空碧,
剩见西山数岭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景色。平坦的土地上,云烟在天空中分开,绣花的栏杆和红色的窗棂映照出清新的芳香。风帘轻轻卷起,春天的景色和秋天的蓝天交相辉映,只剩下西山上几座山岭的云彩。

注释:

  • 平地:指平坦的土地。
  • 烟霄:云和天空的合称。
  • 绣楣:绣花的栏杆。
  • 丹槛:红色的窗棂。
  • 清芬:清新的香气。
  • 风帘:随风轻扬的帘子。
  • 春卷:春天的景象卷起。
  • 秋空:秋天的天空。
  • 剩见:只剩下,仍然可以看到。
  • 西山:西边的山。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西山”可指代西边的真实山脉,也可以象征人生的远方和归宿,常常在古诗中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或对未来的展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词、散文和评论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提倡“文以载道”,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欧阳修游历嵩巫亭时,反映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嵩巫亭位于风景如画的地方,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眼中的自然风光。诗的前两句“平地烟霄向此分,绣楣丹槛照清芬”,以“烟霄”开篇,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似乎将视野无限延展。绣花的栏杆和红窗棂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氛围。后两句“风帘春卷秋空碧,剩见西山数岭云”,则将四季的变化融入其中,春天的生机与秋天的深邃相互交融,借用“西山”的描写,暗含对远方和人生哲理的思考。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得整首诗生动而富有层次感,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开阔的自然景象,平坦的地面与天空中的云雾交融,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第二联:通过“绣楣丹槛”,展示了人文与自然的结合,清新的香气增添了诗意。
    • 第三联:描述了帘子随风轻扬的情景,春的生动与秋的宁静形成对比。
    • 第四联:西山的云彩点明了自然的辽阔,留下了诗人对远方的思考与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 对仗:上下联的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意象分析:

  • 平地:象征着稳定与安全。
  • 烟霄:代表着广阔与自由。
  • 绣楣丹槛:象征着人类的艺术与文化。
  • 西山:暗示着人生的目标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平地烟霄”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伤感
    • B. 开阔
    • C. 忧愁
    • D. 厌倦
  2. “绣楣丹槛”中的“丹”指的是什么颜色?

    • A. 蓝色
    • B. 红色
    • C. 绿色
    • D. 黑色
  3. “剩见西山数岭云”表示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 A. 生活的繁忙
    • B. 远方的向往
    • C. 自然的美丽
    • D. 友情的珍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更加侧重于孤独与宁静的感受,而欧阳修的这首诗则更多地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欧阳修相关传记与研究文章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长安书怀 晚眺有怀 山中寄姚合员外 宿阳台观 过故人所迁新居 汧上劝旧友 边城独望 出乡 送玉笥王道赴京有代祝岳渎之行 赠李次青司马用吴子序编修韵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羊字旁的字 戒舟慈棹 奂烂 卝字旁的字 泮鸮 赫赫魏魏 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知人料事 包含嬛的词语有哪些 冒顶 横草不拈,竖草不动 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天下无不散筵席 靑字旁的字 陋套 酉字旁的字 艮字旁的字 崇洋媚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