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56: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56:34
奉和郑宾客相公摄官丰陵扈从之作
作者: 权德舆 〔唐代〕
五辂导灵辒,千夫象缭垣。
行宫移晓漏,綵杖下秋原。
莫究希夷理,空怀涣汗恩。
颐神方蹈道,传圣乃尊尊。
共祝如山寿,俄惊凭几言。
遐荒七月会,肸蚃百灵奔。
豹尾从风直,鸾旗映日翻。
涂刍联法从,营骑肃旌门。
杳霭虞泉夕,凄清楚挽喧。
不堪程尽处,呜咽望文园。
这首诗描绘了在丰陵举行盛大典礼的场景。五辆华丽的车子引导着仪仗队,成千上万的人围绕着,形成了壮观的景象。清晨,行宫在时光的流逝中移动,彩色的权杖在秋日的原野上摇曳。我们不必追究那些深奥的道理,只是空怀对君主的感恩。要修身齐家,遵循道理,才能让圣明的德行得以传承。大家共同祝愿如山般的长寿,突然之间被几句言语所震惊。偏远的地方七月的盛会,百灵鸟在天空中翱翔。豹的尾巴在风中笔直,鸾的旗帜在阳光下翻飞。涂抹的草木与法令相联,骑兵肃穆地守卫着大门。傍晚的虞泉弥漫着朦胧的烟雾,凄清的景象令人感到喧闹。在行程的尽头,无法承受的情感让我呜咽,远望文园的景象。
作者介绍: 权德舆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丰陵的一次盛典中创作,表达了对盛会的赞美与对君主的敬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礼仪文化的庄重。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丰陵盛典的壮观场景,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礼仪文化的深厚。诗中使用了大量的对仗和排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气势,如“行宫移晓漏,綵杖下秋原”,将清晨的宁静与盛典的庄重完美结合。诗人对“希夷理”的思考,反映了他对哲学和道德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思想。
此外,诗中的自然意象如“豹尾”、“鸾旗”等,不仅装饰了盛典的视觉形象,更蕴含了对权力和美好未来的向往。最后,诗结尾的“呜咽望文园”,则表达了对未尽之行的惋惜与对理想的追求,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的力度。此外,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具画面感与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盛典的赞美、对君主的敬仰,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文化的丰富。
诗词测试:
“五辂导灵辒”中的“五辂”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行宫”是指?
诗中的“莫究希夷理”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