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9:28
夜水笔前澄,时推外学能。
书成百个字,庭转几遭灯。
寄墨大坛吏,分笺蜀国僧。
为题江寺塔,牌挂入云层。
在夜晚的水面上,笔尖映出了清澈的光影,不时地回想起外面的学识与才能。写成的字有百个之多,庭院里灯光闪烁,仿佛经历了多次的转动。我把墨寄给掌管大坛的官员,分给了来自蜀国的僧人一些纸笺。我为江边寺庙的塔楼题写了字,匾额高高挂在云层之上。
本诗中提到的“江寺塔”可能与唐代著名的寺庙有关,反映出当时文化和宗教的交融。诗中提到“蜀国僧”,暗示了地域文化的交流。
李洞,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绘山水与人情,作品多蕴含哲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此诗写于李洞住宿于书僧院之时,表现出他在宁静环境中求学与创作的情景,反映了唐代文人对知识和艺术的追求。
《宿书僧院》通过描绘诗人夜晚在书僧院中学习和创作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诗中的“夜水笔前澄”不仅描绘了环境的宁静,也反映出诗人在静谧中思考的状态。接下来的“时推外学能”,则表达了诗人对外界知识的向往,这种追求不仅限于书本,而是希望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见解。
“书成百个字,庭转几遭灯”描写了创作的过程,字数之多和灯光的闪烁象征着诗人勤奋与执着的学习精神。在“寄墨大坛吏,分笺蜀国僧”中,诗人通过寄送墨水和纸笺,表现了他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反映出当时文人之间的友情与合作。
最后一句“为题江寺塔,牌挂入云层”则高屋建瓴,诗人通过为寺庙的塔楼题名,寄托了对文化传承的期望,同时也隐含了诗人自身的名声与理想。这种对名声的追求在唐代文人中颇为常见,展现了他们对自我价值的认同。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情感真挚,既有对知识的渴望,也有对友人的思念,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知识的追求和个人理想的实现,表现了文人对文化和友谊的重视,体现了唐代文人精神的精髓。
诗中提到的“蜀国僧”代表什么?
A. 四川的僧人
B. 浙江的僧人
C. 北京的僧人
“夜水笔前澄”中的“澄”是什么意思?
A. 清澈
B. 浑浊
C. 灰暗
诗人寄墨给谁?
A. 自己
B. 大坛吏
C. 朋友
以上内容可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宿书僧院》的诗意、背景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