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7:53
作者: 李洞 〔唐代〕
移居入村宇,树阙见城隍。
云水虽堪画,恩私不可忘。
猿涎滴鹤氅,麈尾拂僧床。
弃逐随樵牧,何由报稻粱。
歌乐听常稀,茅亭静掩扉。
槎来垂钓次,月落问安归。
远客传烧研,幽禽看衲衣。
眼前无俗事,松雨蜀山辉。
搬到村子里居住,门前的树木遮挡了城隍庙的视线。
虽然云水的景色可以画出来,但对他人的恩情与私情是不能忘记的。
猿的涎水滴落在鹤的衣服上,麈尾轻拂着僧人的床榻。
被弃逐的我随同樵夫和牧童,如何才能报答稻米和粮食的恩情?
歌声和音乐常常听不到,茅草亭子静静地掩上了门。
小船来这里钓鱼,月亮落下时问我何时归。
远方的客人传来烧水磨茶的消息,幽静的鸟儿在看僧人的衣服。
眼前没有世俗的事务,松树下的雨水映照着蜀山的辉煌。
作者介绍: 李洞,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表现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常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隐居生活中,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反映了他对人际关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
李洞的《迁村居二首》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而受到赞赏。诗中描绘了诗人从城市到乡村的迁居过程,展现了他在乡村生活中的种种感受。诗的开头以“移居入村宇,树阙见城隍”引入,交代了地理位置的变化,显示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往日恩情的感激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体现了对人际关系的深思。
诗中自然景色的描绘极具画面感,“云水虽堪画,恩私不可忘”传达出一种虽美丽却无法忘记的情感。后面的描写如“猿涎滴鹤氅,麈尾拂僧床”则充满生动的细节,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世的超脱,“眼前无俗事,松雨蜀山辉”则是对理想生活的完美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人际关系和自然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淡泊。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城隍”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往日恩情的态度是?
“眼前无俗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 1. B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