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赠禅友

《赠禅友》

时间: 2025-04-23 19:41:30

诗句

散花留内殿,宫女梦谈禅。

树杪开楼锁,云中认岳莲。

溪声过长耳,筇节出羸肩。

飞句相招宿,多逢有月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41:30

原文展示:

散花留内殿,宫女梦谈禅。
树杪开楼锁,云中认岳莲。
溪声过长耳,筇节出羸肩。
飞句相招宿,多逢有月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禅意场景:花瓣飘落在内殿,宫女们在梦中谈论禅理。树梢上,楼阁的锁声响起,仿佛在云雾中认出那座山的莲花。溪水的声音悄然流过我耳边,手杖在肩上轻轻摇晃。朋友们在月光下互相邀请共宿,常常能在明月的夜晚相聚。

注释:

  1. 散花:花瓣飘散,象征着美好与短暂。
  2. 内殿:指宫中内室,暗示一种封闭的空间。
  3. 梦谈禅:梦中交流禅理,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
  4. 树杪:树的顶端,象征高远;楼锁:楼阁的锁,象征着封闭与安全。
  5. 云中认岳莲:在云中辨认出山的莲花,表现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清幽。
  6. 溪声:溪水的声音,寓意自然的宁静;长耳:耳朵很长,形象地指代聆听。
  7. 筇节:竹节,象征着清高与坚韧;羸肩:形容瘦弱的肩膀。
  8. 飞句相招宿:朋友之间的邀请,表现出友情的温暖;月天:月光明媚的夜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洞,唐代诗人,以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融入自然与禅理,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创作的,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月光下交流禅理的情景,表现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歌鉴赏:

《赠禅友》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独特理解。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将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美好相结合。开头两句“散花留内殿,宫女梦谈禅”,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宫殿,宫女们在梦中探讨禅理,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这里的“梦”和“禅”相结合,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

接下来的句子“树杪开楼锁,云中认岳莲”,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递出一种高远的意境。树梢与云朵的结合,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认岳莲”则让人联想到一种超然的境界,仿佛在云中寻找那份宁静与美好。

“溪声过长耳,筇节出羸肩”,溪水的声音流淌而过,给予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这里的“长耳”与“羸肩”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生活的思考。最后两句“飞句相招宿,多逢有月天”,描绘了朋友间的相聚与交流,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散花留内殿:花瓣飘落在内殿,象征美好与短暂。
  2. 宫女梦谈禅:宫女们在梦中讨论禅理,表现出一种超脱。
  3. 树杪开楼锁:树梢上响起楼阁的锁声,暗示封闭与安全。
  4. 云中认岳莲:在云中辨认山的莲花,表现清幽。
  5. 溪声过长耳:溪水的声音流过耳边,寓意自然的宁静。
  6. 筇节出羸肩:手杖在肩上摇晃,象征清高与坚韧。
  7. 飞句相招宿:朋友间的邀请,表现友情的温暖。
  8. 多逢有月天:常在明月夜相聚,表达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瓣与梦境结合,表现美好的短暂。
  • 拟人:溪声如同人声,增添了情景的生动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探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友情的珍视,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散花:象征美好事物的易逝。
  2. 宫女:代表封闭空间中的思考。
  3. 树杪:象征高远与清新。
  4. 云中:隐喻超脱与宁静。
  5. 溪声:自然的声音,带来宁静的感受。
  6. 筇节:象征清高与坚韧。
  7. 月天:代表美好时光与友情的聚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宫女梦谈禅”表达了什么? a) 宫女的日常生活
    b) 对禅理的思考
    c) 对爱情的追求
    d) 对权力的渴望

  2. “飞句相招宿”中的“飞句”指的是什么? a) 诗句
    b) 朋友间的邀请话语
    c) 风声
    d) 水流声

  3. 诗中提到的“云中认岳莲”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a) 人生苦短
    b) 对自然的向往
    c) 友情的珍贵
    d) 禅理的探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李洞王维的作品都融入了自然与禅理的思想,前者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后者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孤独感。两者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3. 《唐代诗人李洞研究》

相关查询

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 寻巩县南李处士别业 送梁判官归女几旧庐 轮台即事 送杨录事充潼关判官(得江字。一作充使) 临洮泛舟,赵仙舟自北庭罢使还京 与鲜于庶子泛汉江 澧头送蒋侯 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 送李翥游江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大题小做 地久天长 卝字旁的字 辨日 聿字旁的字 臣字旁的字 原貌 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优饶 同舟共命 大阿 泣开头的成语 黍字旁的字 伴食宰相 包含隙的词语有哪些 星驰电发 战卒 提手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