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3:5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3:52:59
原文展示:
奉陪李大夫九日宴龙沙 邦君采菊地,近接旅人居。 一命招衰疾,清光照里闾。 去官惭比谢,下榻贵同徐。 莫怪沙边倒,偏沾杯酌馀。
白话文翻译:
地方长官采菊的地方,靠近旅人的居所。 一次任命招来了衰弱的疾病,清冷的月光照耀着乡里。 离开官职感到惭愧,如同谢安一样;下榻之处显得尊贵,如同徐庶一样。 不要奇怪我在沙边倒下,只是偏爱杯中的余酒。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他的诗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此诗可能是在一次地方长官的宴会上所作,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和对清高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次地方长官的九日宴会上所作,诗人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和对清高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地方长官的宴会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感慨和对清高生活的向往。诗中“邦君采菊地”和“清光照里闾”描绘了宴会的清雅和高洁,而“去官惭比谢”和“下榻贵同徐”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最后两句“莫怪沙边倒,偏沾杯酌馀”则以轻松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酒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清高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和对清高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宴会的场景和自己的感受,诗人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清高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邦君”指的是什么? A. 地方长官 B. 旅人 C. 诗人自己 D. 徐庶 答案:A
诗中的“惭比谢”中的“谢”指的是谁? A. 谢安 B. 谢灵运 C. 谢朓 D. 谢道韫 答案:A
诗中的“贵同徐”中的“徐”指的是谁? A. 徐庶 B. 徐霞客 C. 徐光启 D. 徐渭 答案:A
诗中的“偏沾杯酌馀”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喜爱? A. 酒 B. 菊花 C. 月光 D. 沙边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