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5:09
高会吹台中,新年月桂空。貂蝉临野水,旌旆引春风。细草萦斜岸,纤条出故丛。微文复看猎,宁与解神同。
在吹台中举行盛大的聚会,新年的月亮下桂树显得空旷。貂蝉(指高官)临水而立,旌旗在春风中飘扬。细草环绕着斜斜的岸边,纤细的枝条从旧丛中伸出。微小的文字再次看猎,宁愿与解神(指解忧的神)同在。
戴叔伦(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他的诗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尤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这首诗是他在晦日(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与李相公(可能是李泌)在蓬池游宴时所作。
这首诗是在新年之际,诗人与李相公在蓬池举行宴会时所作。诗中描绘了宴会的盛况和周围的景色,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和对自然的赞美。
这首诗以新年宴会为背景,通过描绘宴会的盛况和周围的景色,表达了对新年的期待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中“高会吹台中”一句,即展现了宴会的盛大场面,而“新年月桂空”则烘托出新年的寂静与祥和。后文通过“貂蝉临野水”和“旌旆引春风”等意象,进一步描绘了宴会的氛围和周围的景色,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最后两句“微文复看猎,宁与解神同”,则表达了诗人对新年的期待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新年的期待和对自然的赞美。通过描绘宴会的盛况和周围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中的“貂蝉”指的是什么? A. 高官 B. 美女 C. 动物 D. 植物
诗中的“旌旆引春风”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的“宁与解神同”表达了什么? A. 对新年的期待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C. 对宴会的热爱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1. A 2. B 3.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