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3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37:01
《送刘相公朝觐二首》
九苞仙瑞曜垂衣,一品高标百辟师。
魏相十思常自切,曹溪一句几生知。
久交玉帐虽难别,须佐金轮去已迟。
唯杜荆州最惆怅,柳门回首落花时。
急征只是再登庸,生意人心万国同。
燮理久征殷傅说,谭真欲过李玄通。
程穿岘首春光老,马速商於曙色红。
从此龙颜又应瘦,寰瀛俱荷代天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刘相公前往朝觐的送别之情。开头描绘了九苞仙瑞的光辉照耀着他,象征着他的高贵地位与声望。提到魏相的自我反省与曹溪的深意,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思考。接着,诗中提到即使久别难舍,但因朝觐而别也显得迟缓。最后展现了对杜甫的惆怅之情,寓意着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忧虑。
而接下来的几句则反映了对于朝廷事务的理解与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虽然春光渐老,马车疾驰在晨曦之中,暗示着时光流逝与使命的紧迫。全诗在最后一联中,感叹龙颜将因劳苦而消瘦,彰显出对国家事务的责任感与承担的重压。
作者介绍:贯休(约830年-912年),唐代诗人,因其在诗歌中融入禅宗思想而著称,风格独特,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哲理。他的作品多涉及山水、友谊和人生哲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力衰退、政治动荡之时,诗人借送别之际表达对国家和朋友的关切与期盼,流露出对未来的忧虑。
贯休的《送刘相公朝觐二首》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表现出一种典雅而庄重的气氛。诗的开头通过“九苞仙瑞”的描绘,不仅为刘相公的身份和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奠定了基础。诗人在对刘相公的送别中,不仅表达了对他前程的祝福,也蕴含了对个人及国家命运的深思。
通过“魏相十思”和“曹溪一句”,诗人引入历史人物,展现了对过去的回忆与反思。这种历史的穿插,使诗的内涵更加丰富,读者不仅能感受到送别的情感,还能领悟到深层次的政治与历史的联系。
在诗的后半部分,贯休对国家事务的关注愈发显著。特别是“从此龙颜又应瘦”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国家和皇帝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注与责任感。整首诗在情感上由送别转向对国家大事的深入思考,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送别与对国家事务的关注展开,表现出深厚的友情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传达出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朋友的期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九苞仙瑞”象征什么?
a) 荣耀
b) 失落
c) 争斗
“龙颜”在诗中指的是谁?
a) 刘相公
b) 皇帝
c) 诗人
诗中提到的“杜荆州”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李白
b) 杜甫
c) 王维
答案:1. a 2. b 3.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对贯休《送刘相公朝觐二首》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源,希望对你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