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23:5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23:59:39
送少年禅师二首
贯休 〔唐代〕
秀眉青目树花衣,一钵随缘智不知。
佛与轮王嫌不作,世间刚有个痴儿。
万水千山一鹤飞,岂愁游子暮何之。
古今此著无人会,王积新输更不疑。
全诗翻译:
年轻的禅师,你眉清目秀,身着花衣,手中一钵,随缘而行,智慧却无法言说。
佛陀与轮王都不愿意成为人间的统治者,世上仅有一个痴儿在执迷。
纵然万水千山,有一只白鹤在飞翔,又何必担心游子在黄昏时回归何处呢?
古今之间,这样的道理无人能懂,王者的积累与新输又何必怀疑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贯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0年,卒于公元908年。他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清新婉丽之作,也有沉郁悲凉之作,擅长表现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禅宗思想影响深远,诗人以此表达对年轻禅师的祝福与期望,同时也对世俗权力的反思与批判。
《送少年禅师二首》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年轻禅师的祝福与关注,同时流露出诗人对世俗的观察与思考。首联“秀眉青目树花衣”描绘了年轻禅师的外貌,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随缘智不知”则揭示了禅宗的核心思想:随缘而行,智者不必强求。在此,诗人以一种淡然的态度看待人生的种种,正如禅宗所倡导的那样。
第二联则转向对世俗权力的批判,“佛与轮王嫌不作”,表达了佛陀与理想统治者的拒绝,强调了在世间生活中的一种超脱。接下来的句子通过“万水千山一鹤飞”,展现了一种自由自在的意象,暗示尽管前路漫漫,游子在黄昏时分也无须忧虑,因为人生的道路充满无限可能。
最后两句则回归到古今的哲理思考,指出这种智慧与道理是难以为人所理解的,强调王者的财富与成就都是相对的,诗人以此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真实自我的追求。整首诗在诗意与哲理之间游走,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年轻禅师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权力的反思与对自由、智慧的向往,强调了人生的随缘与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秀眉青目”主要是形容:
A. 一个年轻禅师
B. 一位老者
C. 一位女性
D. 一位权贵
“万水千山一鹤飞”中的“鹤”象征:
A. 权力
B. 自由
C. 财富
D. 迷惘
诗中提到的“佛与轮王嫌不作”主要表达了:
A. 对世俗权力的向往
B. 对世俗权力的拒绝
C. 对财富的追求
D. 对个人名利的关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