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1 12:5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1 12:56:15
庾信哀何极,仲宣悲苦多。
因思学文赋,不胜弄干戈。
自古有如此,于今终若何。
到头重策蹇,归去旧烟萝。
庾信的哀伤无以言表,仲宣(王粲)的悲苦更是多得难以承受。
我因此思索学习文学和赋诗的种种,却不胜其烦,如同拿起武器征战一样。
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事情,如今又要如何呢?
最终我还是觉得重担沉重,还是得回到旧时的烟萝(即故乡)。
齐己,字子贞,唐代诗人,以写诗和禅诗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故乡的眷恋。齐己的诗风质朴,情感真挚,常常流露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个体命运的关怀。
本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愈发深刻。与友人杨秀才的离别,使得诗人感慨万千,抒发对文人遭遇的思考与无奈。
《与杨秀才话别》是一首充满感慨与思索的诗作。全诗通过庾信与仲宣的叹息,引出对文人命运的深刻反思。诗人在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时,暗示了文人自古以来多遭遇的悲苦,似乎在诉说着文人矛盾的处境:一方面,渴望通过文化学习提升自我,另一方面,却又感受到生活的沉重与压迫,无法逃避。
诗中“因思学文赋,不胜弄干戈”一句尤为引人注目,诗人通过对比文人与武人的不同命运,体现出一种无奈与挣扎。文人虽然以文才自豪,但在动荡的社会中,却常常不得不卷入纷争,甚至忍受悲苦。最后两句“到头重策蹇,归去旧烟萝”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归属感与对故乡的思念,尽管生活多艰,但归乡的渴望始终在心头翻涌。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拷问,展现了唐代诗人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展现了唐代文人的困境与内心的挣扎,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思恋,反映出文人在社会动荡中所承受的重负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选择题:庾信和仲宣分别代表什么?
A. 文人的欢乐
B. 文人的悲伤
C. 文人的成功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弄干戈”意指_____。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文人命运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