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养竹记

《养竹记》

时间: 2025-05-02 12:41:49

诗句

  竹似贤,何哉?

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

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

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

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

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

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

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

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

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

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

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

呜呼!

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1:49

原文展示

养竹记
白居易 〔唐代〕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白话文翻译

竹子为什么像贤人呢?因为竹子根基牢固,正是因为它有德行,君子看到它的根本,就会想到应该建立不动摇的品德。竹子性情直爽,正因为如此才能立身,君子看到它的性情,就会想到要保持公正不偏袒。竹子中空,正因此能承载道理,君子看到它的心,就会想到要用虚心接受他人的教诲。竹子节节分明,正因如此才能坚定志向,君子看到它的节,就会想到要磨砺自己的名声,面对艰难险阻也要如一。正因为如此,君子们才愿意在庭院里种植竹子。

贞元十九年春,我(白居易)通过拔萃选考试及第,授予校书郎的职务,开始在长安找地方居住,得到了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的东亭作为居所。第二天,我走到亭子的东南角,看到那里的竹子,枝叶枯萎,无声无色。询问关家的老人,他们说这是相国亲手种植的竹子。自从相国捐弃了这座馆舍,其他人来借住,结果竹子被筐篚砍伐,被扫帚割除,刑余的木材也没有人寻找,数目寥寥无几。还有许多杂草木生长在其中,郁郁葱葱,反而没有竹子的精神。

我心痛它曾经经历过长者的手,却在贱俗之人的眼中被剪弃,尽管本性依旧存在。因此,我铲除杂草,清理粪土,疏通竹子之间的空间,封住底部,不到一天就完成了。于是,阳光下有了清凉的阴影,微风中传来了清脆的声音,依然那么生机勃勃,仿佛与我有了情感上的共鸣。

唉!竹子作为植物,对人有什么影响呢?因为它像贤人一样被人们珍惜和种植,更何况真正的贤人呢?因此,竹子在草木中,就像贤人在众庶中一样。哎!竹子不能自己与众不同,唯有人们来区别它。贤人也不能自己与众不同,唯有用贤者来区别他。因此写下《养竹记》,刻在亭子的墙壁上,留给后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也希望让现在的用贤者知道。

注释

  • :在这里象征贤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立身之道。
  •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通常指士人或有志之士。
  • 贞元:唐代的一个年号。
  • 校书郎:古代官职,负责校对书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内容朴实、情感真挚而著称,关注民生,常以诗歌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

创作背景

《养竹记》写于白居易初任官职之时,表现了他对竹子这种植物的喜爱,以及通过竹子所引发的对贤人品德的思考。此时正是他政治生涯的起步阶段,对社会与人性有着深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养竹记》通过竹子的种种特性,深刻地表达了白居易对贤人品德的推崇与渴望。竹子的本质、性情、心灵、节节分明的特性,皆使人联想到君子的高尚品德。诗中运用竹子作为比喻,表现了白居易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以及他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尤其是他对竹子遭受不公对待的惋惜,表现了他对贤者地位的重视和对人性的深刻关怀。诗的末尾则传达了白居易希望后人能够识别贤人,珍惜贤者的期待。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刻,展现了白居易作为文学家的深思熟虑和高尚情怀。

逐句解析

  1. 竹似贤,何哉?:竹子像贤人,为什么呢?引入主题,开启对竹子的思考。
  2. 竹本固,固以树德:竹子的根基稳固,正因为它有德行。强调竹子的本质。
  3. 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君子看到竹子的根本,就会想到要建立不动摇的品德。君子的追求。
  4. 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子性情直爽,正因为如此才能立身。表明竹子的品德。
  5. 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君子看到竹子的性情,就会想到要保持公正不偏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贤人,暗喻高尚的品德。
  • 对仗:如“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展现了语言的对称美。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说服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观察和思考,揭示了贤人应有的品德和社会对贤人的态度。白居易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同时也在反思人性和社会的现状,强调贤人应受到珍视与重用。

意象分析

  • :象征贤者,代表坚韧、直爽与清白。
  • 君子:代表那些高尚品德的人,理想化的人物形象。
  • 杂草:象征社会中的庸人与不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竹子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贱人
    • B. 贤人
    • C. 平常人
    • D. 植物
  2.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君子”指的是?

    • A. 官员
    • B. 有品德的人
    • C. 学者
    • D. 朋友
  3. 诗中提到的“贞”意指什么?

    • A. 忍耐
    • B. 坚定的志向
    • C. 节操
    • D. 纯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白居易 vs. 杜甫:白居易的诗歌多关注社会风俗与人性,而杜甫则更关注国家的命运与人民的苦难。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梅花二首 忆江南寄纯如五首 正月八日招王子高饮和王晋卿 阮郎归(梅词) 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 菩萨蛮(感旧) 泗州南山监仓萧渊东轩二首 其一 宝山昼睡 石芝诗(并引) 和陶归园田居六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盖结尾的成语 矢字旁的字 包含灯的词语有哪些 花嫣柳媚 车字旁的字 明朝 沛滂 直草 明珠按剑 包含暗的成语 龍字旁的字 手追心慕 通条 单人旁的字 孽障种子 支字旁的字 鼓腹含哺 时日曷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