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时间: 2025-04-27 11:45:14

诗句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

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

胡为不讫功,馀水斯委积。

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

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

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

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

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

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

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

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

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

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

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

疏河似翦纸,决壅同裂帛。

渗作膏腴田,蹋平鱼鳖宅。

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

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45:14

诗词名称: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不尔民为鱼,大哉禹之绩。导岷既艰远,距海无咫尺。胡为不讫功,馀水斯委积。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混合万丈深,淼茫千里白。每岁秋夏时,浩大吞七泽。水族窟穴多,农人土地窄。我今尚嗟叹,禹岂不爱惜。邈未究其由,想古观遗迹。疑此苗人顽,恃险不终役。帝亦无奈何,留患与今昔。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滞则为疽疣,治之在针石。安得禹复生,为唐水官伯。手提倚天剑,重来亲指画。疏河似翦纸,决壅同裂帛。渗作膏腴田,蹋平鱼鳖宅。龙宫变闾里,水府生禾麦。坐添百万户,书我司徒籍。

白话文翻译:

这江水从西南而来,浩浩荡荡,昼夜不停。长长的波涛如同倾泻而下,连绵的山峦被凿得像被劈开一样。千年间水流未曾阻塞,百姓没有淹没在水中。如果不是这样,百姓就会像鱼一样生存,那是大禹的伟大功绩。导引岷江的工作本就艰难,离大海又没有多远,为什么功业未能结束,剩下的水却仍然滞留在此?洞庭湖与青草湖,大小相互对立,混合后深达万丈,茫茫千里一片白色。每年秋夏时节,它浩浩荡荡地吞没七泽,水族的洞穴众多,而农民的土地却狭窄。我现在还在感慨,难道大禹不爱惜这水域吗?远未探究其原因,想古代的遗迹。怀疑这苗族人顽固,依仗险要之地而不结束劳役。天帝也无可奈何,留下隐患与今昔。水流在天地之间,如同身体有血脉,淤积则形成脓疮,治理在于针石。怎么能让大禹再生,担任唐代的水官呢?手提倚天剑,再次亲自指挥。疏通河流就像剪纸,决堤就如同撕裂绸缎。水流滋润肥沃的田地,踏平鱼鳖的栖息地。龙宫变成了村庄,水府生出了禾麦。坐享百万户的人家,书写我的司徒籍。

注释:

  • 浩浩: 形容水流的浩大。
  • : 倾泻,流动的样子。
  • 壅溃: 阻塞、溃决。
  • 大哉禹之绩: 指大禹治水的伟大成就。
  • 导岷: 引导岷江,指治水的艰难。
  • 淼茫: 形容水面广大而模糊。
  • 疽疣: 比喻水流滞留所造成的淤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作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而著称,尤其关注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白居易晚年,他途经蜀江和洞庭湖时,思考古代治水的成就与现实的水患,借此感慨自然与人文的关系。诗中表达了他对大禹治水功绩的敬佩及对当下水患的无奈。

诗歌鉴赏:

白居易的《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以蜀江至洞庭湖的自然景观为背景,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水域的思考与对治水人事的感慨。全诗通过对浩浩江水的描绘,引入对历史的回望,表现出诗人对大禹治水伟业的赞美与对现实水患的愤懑。诗中“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一句,构建出大禹治水的历史功绩与当下人们的苦难对比,令人深思。

此外,诗中的意象丰富,长波、连山、洞庭湖等自然景观生动形象,展现出唐代诗词特有的气势与美感。在感慨水患的同时,诗人更是寄托了对治水事业的期待,希望能有像大禹那样的治水英雄出现,重现昔日的繁荣与安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从西南来,浩浩无旦夕。: 描写江水的源头和浩大流淌的状态。
  •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 形容波浪如倾泻般奔腾,山峦被水流冲刷得像被劈开。
  • 千年不壅溃,万姓无垫溺。: 赞美大禹治水的成就,千年间水流未曾阻塞,百姓未曾淹没。

修辞手法:

  • 比喻: 把水流比作“血脉”,强调水流对自然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洞庭与青草,大小两相敌”,增强诗词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主题围绕治水、自然与人文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治水成就的敬佩与对现实水患的无奈,寄托了对未来治水事业的期待。

意象分析:

  • 蜀江: 象征水源与生命。
  • 洞庭湖: 象征水域的广阔与自然的力量。
  • 大禹: 象征智慧与治水的伟大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在诗中赞美了哪位历史人物的治水功绩? A. 李白
    B. 大禹
    C. 杜甫
    D. 孟子

  2. “水流天地内,如身有血脉。”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意象? A. 水的无情
    B. 水与生命的关系
    C. 水的浩大
    D. 水的静谧

答案:

  1. B. 大禹
  2. B. 水与生命的关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大禹治水》:描绘大禹治水景象的诗歌。
  • 《江南春》:白居易的另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美景的诗。

诗词对比: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反映自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表达社会关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朱亥墓?俗谓屠儿原? 二虫 浰阳早发 记梦回文二首(并叙) 浣溪沙(寓意) 风水洞二首和李节推 余过温泉壁上有诗云直待众生总无垢我方清冷 白帝庙 蜣螂 和何长官六言次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世道日衰 票票 见利思义 束蒲为脯 长字旁的字 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遗风余烈 頁字旁的字 博闻强识 食字旁的字 户字头的字 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被袋 攴字旁的字 价值规律 瓦釜雷鸣 避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