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7:1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17:49
乌夜啼二首
作者:顾况
玉房掣锁声翻叶,
银箭添泉绕霜堞。
毕逋发刺月衔城,
八九雏飞其母惊。
此是天上老鸦鸣,
人间老鸦无此声。
摇杂佩,耿华烛,
良夜羽人弹此曲,
东方曈曈赤日旭。
月出江林西,
江林寂寂城鸦啼。
昔人何处为此曲,
今人何处听不足。
城寒月晓驰思深,
江上青草为谁绿。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伴随着乌鸦的啼鸣,呈现出一种深邃的思乡情怀。诗中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在的沉思,探讨了人与自然、时间的关系。
顾况(约703年-约770年),字子言,晚唐时期的诗人,出生于江苏。顾况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乌夜啼二首》创作于唐代,正值大唐盛世,社会繁荣,文化昌盛。顾况在这种背景下,关注生活的细节和内心的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的思索。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描绘了夜间的静谧与美丽,玉房的声音、银箭的泉水,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通过“八九雏飞其母惊”的描写,传达出母亲对幼鸟的牵挂,暗示了亲情的珍贵。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时光的思考,诗人以“昔人何处为此曲,今人何处听不足”感叹时间的流逝,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最后的“江上青草为谁绿”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象的描述,也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整首诗在意象上具备丰富的层次感,使得读者能够在静谧的夜晚中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整首诗以夜晚的宁静为背景,表达了对亲情、生命和时间流逝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反映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过往的追忆,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诗中“玉房”指代什么?
A. 房屋
B. 心灵深处
C. 夜晚
D. 自然景象
诗中提到的“银箭”指的是?
A. 星星
B. 月光
C. 太阳
D. 瀑布
“昔人何处为此曲”中的“昔人”意指什么?
A. 现在的人
B. 过去的人
C. 未来的人
D. 不存在的人
《夜泊牛津》:同样描绘夜晚的景象,表达孤独与思乡情感,但更侧重于外部环境的描写。
《月夜忆舍弟》:通过对月光的描写,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乌夜啼》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更关注于亲情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