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8: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8:33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梅子迎来了及时的春雨,苍茫的景色正值晚春时节。愁苦在夜晚的楚地猿声中愈加深重,梦中惊醒却是越地的鸡鸣。海上的雾气连绵不绝,江上的云层在北方的渡口暗淡无光。我的白衣如今已被时光染尽,这并不是为了帝京的尘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政治家。其作品以清新俊逸、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感受。柳宗元在政治上屡遭贬谪,他的作品常带有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的不满。
创作背景:
《梅雨》写于柳宗元被贬至永州的时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梅雨时节,正值春末夏初,既有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有作者内心的愁苦与孤独。
这首《梅雨》以梅子、春雨为引子,开篇便呈现出一种清新而又苍茫的意境。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愁苦的氛围。诗中“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以猿猴的哀鸣和鸡鸣的清晨交替,既点明了时间的流转,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忧愁。
此外,海雾和江云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空间感,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最后两句“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则是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白衣象征着纯洁与高洁,而“帝京尘”则隐喻世俗的繁华与喧嚣,表达了他不愿沉溺于权贵之中的高尚情怀。
整体来看,诗歌在描写自然的同时,也传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现实的不满,显得深邃而富有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梅雨时节的自然景色,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愁苦与对世俗的反思,展现了对故乡和纯净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梅实迎时雨”,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象?
“愁深楚猿夜”中的“愁”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素衣今尽化”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柳宗元的《梅雨》与杜甫的《春望》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柳宗元的《梅雨》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和对世俗的反思,而杜甫的《春望》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和家国情怀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