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

《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

时间: 2025-07-29 09:07:42

诗句

南星中大火,将子涉清淇。

西林改微月,征旆空自持。

碧潭去已远,瑶华折遗谁。

若问辽阳戍,悠悠天际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9:07:42

原文展示:

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
南星中大火,将子涉清淇。
西林改微月,征旆空自持。
碧潭去已远,瑶华折遗谁。
若问辽阳戍,悠悠天际旗。


白话文翻译:

南方的星辰在大火中闪烁,你我将要渡过清淇河。
西边的林木在微月下悄然改变,征战的旌旗在空中自持。
碧绿的潭水已经远去,遗留下的瑶华又落在谁的手中?
如果问起辽阳的戍楼,遥远的天际上飘扬着战旗。


注释:

字词注释:

  • 南星:南方的星辰,此处可能指代南方的某种星象。
  • 大火:可能指夜空中的星星闪烁或象征某种情感的激烈。
  • 清淇:清澈的淇河,代表一种自然的美和旅途的方向。
  • 微月:微弱的月光,照耀着西边的树林。
  • 征旆:征战的旗帜,象征着战争和征途。
  • 碧潭:清澈的潭水,象征着远方的美好。
  • 瑶华:美好的花朵,象征着美好事物的失去。
  • 辽阳戍:辽阳的边防,代表着边疆的孤寂与思念。

典故解析:

  • 辽阳:历史上是北方的重要军事重镇,与边防和战争有关。
  • 瑶华:出自古代诗歌,常用来象征美好而珍贵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昂(659年-702年),字伯玉,唐代诗人,号少陵野老。他以豪放激昂的诗风著称,作品多关注国家与个人的命运,代表作有《登幽州台歌》等。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势动荡、边疆战乱之时,诗人通过对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思索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古典诗歌,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流露出对人生和战斗的深刻思考。第一联通过“南星中大火”点出夜空的壮丽与变幻,暗示着人生的无常;而“将子涉清淇”则表达了一种旅途中的期待与坚定,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西林改微月,征旆空自持”让人感受到微月之下的宁静与征途中的孤独。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战争的主题结合,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斗的思索,“碧潭去已远”暗示美好事物的流逝,而“若问辽阳戍,悠悠天际旗”更是将思绪引向辽阔的边疆,展现了诗人对家国的牵挂与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有自然的美感,又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星中大火,将子涉清淇。

    • 描绘南方夜空中星星的闪烁,暗示着激烈的情绪,接着引出将要渡过的清淇河,展现出一种前行的决心。
  2. 西林改微月,征旆空自持。

    • 微月下的西边树林仿佛在静静变化,征战的旗帜在空中独自高扬,传达了孤独与坚定的情感。
  3. 碧潭去已远,瑶华折遗谁。

    • 清澈的潭水已经遥远,难以再寻,遗落的瑶华又归于谁,表现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
  4. 若问辽阳戍,悠悠天际旗。

    • 最后如有问起辽阳边防,遥远的天际上战旗飘扬,展现出对国家的牵挂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南星中大火”比喻情感的激烈。
  • 对仗:如“碧潭去已远,瑶华折遗谁”,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对家国的关怀与对美好事物的思念,同时也反映出对战争的深思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星:象征希望与梦想。
  • 清淇:象征旅途与前行。
  • 微月:象征孤独与思索。
  • 碧潭:象征美好的回忆。
  • 瑶华:象征美好事物的失落。
  • 辽阳戍:象征边疆的守卫与牵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南星”主要指代什么? A. 北方的星星
    B. 南方的星辰
    C. 明亮的月亮
    D. 夜空中的云彩

  2. “碧潭去已远,瑶华折遗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A. 对战斗的期待
    B. 对美好事物的失落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对旅行的向往

  3. 诗中提到的“辽阳戍”代表了什么? A. 诗人的故乡
    B. 边疆的防卫与思念
    C. 自然的美景
    D. 战争的胜利

答案: 1-B;2-B;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登幽州台歌》: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情感更加激昂。
  • 《春望》:同样对国家的忧虑与思念,但更加直白,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曲鉴》

以上是对《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的全面分析,涵盖了诗的内容、背景、鉴赏、解析及学习互动等多个方面。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相关查询

失调名 一剪梅 过石佛山因寄北园老人 秋愁芦塘道中作 逃暑 宿红土窝茅店 南湖道中 晓发毕阳至新屯 泠溪谷蒙道中 登金山谒禹王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隐君子 皿字底的字 囊匣如洗 独贤 马字旁的字 得胜褂 蛛蝥 占风望气 芜旷 包含稀的词语有哪些 厄字旁的字 举偏补弊 尢字旁的字 攻城掠地 貝字旁的字 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乘胜追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