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3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38:01
酬张相公见寄
作者:贯休 〔唐代〕
周郎怀抱好知音,
常爱山僧物外心。
闭户不知芳草歇,
无能唯拟住山深。
感通未合三生石,
骚雅欢擎九转金。
但似前朝萧与蒋,
老僧风雪亦相寻。
周郎心中珍藏着知音,
常常喜爱山中的僧人超然的心境。
关上门窗不知道芳草已凋零,
无奈只能打算隐居于深山。
感通的缘分尚未达到三生石的程度,
骚雅的情趣却能提起九转的金。
就像前朝的萧和蒋,
老僧在风雪中依然互相寻访。
作者介绍:贯休(约830-912年),字景休,号澄心,唐代诗人,以其禅诗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贯休与友人张相公的往来过程中,表达了他对友谊和隐居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唐代士人的人生态度和情感寄托。
贯休的《酬张相公见寄》是一首表达友谊与隐逸情怀的诗。诗中通过对知音的追寻与山僧心态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理想人际关系的向往。开篇以“周郎怀抱好知音”引出知音的主题,展示了诗人与张相公之间深厚的情谊。随后的描写则转向隐逸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无奈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的“闭户不知芳草歇”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关上门窗、不问世事的状态,而“无能唯拟住山深”则表现出一种对归隐的渴望。
在后半部分,诗人借助“感通未合三生石”的典故,深刻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尽管未能如愿以偿,但仍然在“骚雅欢擎九转金”中找到了精神的寄托。最后两句则以历史典故萧与蒋的友谊作为结尾,给予诗歌一种回归传统的厚重感,强调了即使身处风雪,老僧依然在追寻知音的执着与坚持。
整首诗在意境上融合了禅意与人情,表现了贯休在浮世中追求内心宁静的决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透过古代典故和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知音的渴望,反映出道家和禅宗的思想影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周郎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知音
B. 山僧
C. 芳草
诗中提到的“三生石”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缘分
C. 时间
诗中“老僧风雪亦相寻”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无奈
B. 执着
C.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