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0:1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0:14:03
六七年不见,相逢鬓已苍。
交情终淡薄,诗语更清狂。
未得丹霄便,依前四壁荒。
但令吾道在,晚达亦何妨。
六七年没见面,重逢时已见鬓发苍白。
我们的交情已经淡薄,诗歌的语言却更加放纵狂野。
未能飞升仙界,四周依然是荒凉的四壁。
只要我的理想还在,晚些到达又有什么妨碍呢?
贯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0年,卒于884年,字景山,号浣花。贯休曾任职于朝廷,后因政治原因辞官归隐。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性。
此诗创作于贯休与友人周琏重逢之际,经过多年未见,感慨时光流逝和友谊的淡薄,表达对理想和人生的思考。
《江西再逢周琏》是贯休在重逢之际的抒情之作,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理想的坚守。开头两句描绘了作者与友人相逢的时刻,久别重逢的欢喜却伴随着苍老的感慨,反映了岁月带来的变化。接下来的句子中,作者意识到彼此的交情已然淡薄,这种感慨让人心生惆怅。
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加放纵自己的诗意,展现出一种清新而狂放的精神面貌。未能飞升仙界的遗憾并未让他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反而是对理想的坚持,说明了他内心的坚韧与不屈。最后一句“晚达亦何妨”,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目标的执着,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表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坚定,传达出一种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坚持自我的信念,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整首诗表达了在时间流逝和友谊淡薄的背景下,诗人对理想的执着与坚守,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传达出无论经历何种困境,都要坚持自我信念的深刻哲理。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丹霄”代表什么?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