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野居偶作

《野居偶作》

时间: 2025-04-27 12:17:13

诗句

高谈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

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

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

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17:13

原文展示:

高谈清虚即是家,何须须占好烟霞。
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
风触好花文锦落,砌横流水玉琴斜。
但令如此还如此,谁羡前程未可涯。

白话文翻译:

谈论清虚的境界就是我的家,何必在意那些美好的山水风光。
无心追求大道自然会有所领悟,若有心向外求便会让人渐渐失去。
微风拂过,花瓣如锦绣般飘落,石阶上流水潺潺,宛如玉琴倾斜。
只要能够这样生活就已足够,谁又会羡慕那未知的未来呢?

注释:

  • 高谈清虚:指高谈阔论关于清静虚无的哲理。
  • 烟霞:山水的美景。
  • 无心于道:不刻意追求道理。
  • 砌横流水:指石阶上的流水。
  • 前程未可涯:未来的路途是无限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尤其在描绘自然景致和禅宗思想方面有独到之处。他的作品多反映对人生、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士人追求清幽生活的盛行,贯休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简单生活和内心宁静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贯休的《野居偶作》以简洁的语言和清新脱俗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整首诗以“高谈清虚即是家”开篇,传达了诗人认为精神上的追求和内心的宁静才是家园的真正所在。与其追逐外界的美好烟霞,不如静心于道,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风吹花落、流水潺潺,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最后一句“谁羡前程未可涯”,不仅是对未来的超然态度,也表现出一种对当下生活的满足和珍惜。

整首诗既反映了个人对生活的感悟,又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贯休作为一位诗人的独特视角和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谈清虚即是家:强调心灵的宁静和理想的境界就是自己的居所。
  2. 何须须占好烟霞:质疑外在的美景是否重要,表明对内心世界的重视。
  3. 无心于道道自得:表达了无心追求的自然领悟。
  4. 有意向人人转赊:有意追求反而使人失去。
  5. 风触好花文锦落:描绘自然的瞬间美景。
  6. 砌横流水玉琴斜:流动的水声和倾斜的琴声,增添了诗的韵味。
  7. 但令如此还如此:强调现状的满足。
  8. 谁羡前程未可涯:反思对未来的向往,强调当下的充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虚”比作家,强调精神境界。
  • 拟人:风与花的互动,展现自然的灵动。
  • 对仗:如“无心于道道自得,有意向人人转赊”,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外在美景的淡泊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虚: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清澈。
  • 烟霞:代表外在的美好风景。
  • :象征生命的短暂与美丽。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谈清虚即是家”意指什么? A. 追求物质生活
    B. 内心的宁静就是家
    C. 需要占有美景

  2. 诗中强调无心追求的结果是什么? A. 自然领悟
    B. 迷失方向
    C. 过度焦虑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A. 对未来的渴望
    B. 对当下的满足
    C. 对过往的怀念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贯休更强调内心的宁静,而王维则更多描绘自然的景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贯休生平与作品分析

相关查询

正月二日观社 腊八日与墨池野酌迟丘月渚 三会东亩 再会东亩 瓦店泞涂峻岭 毕节简蔡席二广文 寒夕 永宁诸贤送至鱼凫关 观刈稻纪谚 其二 观刈稻纪谚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律行 露马脚 黹字旁的字 禁军 母结尾的成语 不绝于耳 聿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举例发凡 横队 刚柔相济 图财害命 绸缪束薪 秃宝盖的字 包含膊的词语有哪些 立字旁的字 宿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