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折杨柳行

《折杨柳行》

时间: 2025-05-07 14:09:45

诗句

默默施行违,厥罚随事来。

末喜杀龙逢,桀放于鸣条。

祖伊言不用,纣头悬白旄。

指鹿用为马,胡亥以丧躯。

夫差临命绝,乃云负子胥。

戎王纳女乐,以亡其由余。

璧马祸及虢,二国俱全墟。

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趋。

卞和之刖足,接舆归草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4:09:45

原文展示

《折杨柳行》

默默施行违,厥罚随事来。末喜杀龙逢,桀放于鸣条。祖伊言不用,纣头悬白旄。指鹿用为马,胡亥以丧躯。夫差临命绝,乃云负子胥。戎王纳女乐,以亡其由余。璧马祸及虢,二国俱全墟。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趋。卞和之刖足,接舆归草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反思,主要讲述了因违背道德和法制而导致的恶果。开头提到惩罚自会随之而来,随后提到杀龙的事件,这象征着不幸的结局。提到祖伊和纣王的故事,指鹿为马的荒唐现象,以及胡亥的悲惨命运,揭示了权力和道德的关系。通过夫差与子胥的故事,戎王的乐舞,和卞和被割足的故事,展现了历史的悲剧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注释

  1. 默默施行违:默默地实施违背的行为。
  2. 厥罚随事来:其惩罚会随之而来。
  3. 末喜杀龙逢:最后的喜悦是杀死了龙。
  4. 桀放于鸣条:桀是一个恶君,放纵于鸣条之上。
  5. 祖伊言不用:祖伊(古代贤士)的话没有得到重视。
  6. 纣头悬白旄:纣王的头上悬挂着白色的旗帜,象征着他的统治。
  7. 指鹿用为马:以鹿来充当马,讽刺权臣的荒唐行为。
  8. 胡亥以丧躯:胡亥最终丧命,象征着昏庸的结局。
  9. 夫差临命绝:夫差临死前,表示对子胥的负担。
  10. 戎王纳女乐:戎王接受女乐,意指享乐而忘国。
  11. 璧马祸及虢:璧马的事件祸及虢国,象征灾难。
  12. 二国俱全墟:两个国家都变成了废墟。
  13. 三夫成市虎:三位英雄成为了市场上的猛虎,隐喻英雄的遭遇。
  14. 慈母投杼趋:慈母投掷织布机,代表着追求生活。
  15. 卞和之刖足:卞和被割足,象征忠贞的代价。
  16. 接舆归草庐:接舆归隐于草庐,代表归隐的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此首诗作者为佚名,创作于两汉时期。该时期政治动荡,历史人物众多,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反映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诗作出现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作者借古讽今,揭示了权力的腐败与道德沦丧,以及历史的循环,警示后人。

诗歌鉴赏

《折杨柳行》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叙述,展现了对权力与道德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的诸多历史典故,构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反映了历史的无情和人性的复杂。诗人在开篇就提出了“惩罚随之而来”的观点,暗示着任何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终将受到应有的惩罚。这种因果关系贯穿全诗,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必然性和不可逆转性。

在提到的历史事件中,诗人以桀、纣等暴君的例子,展示了权力的腐败和个人悲剧,尤其是通过“指鹿为马”和“胡亥以丧躯”的悲惨命运,揭示了权力对人的摧残。诗中“夫差临命绝”一节,表现了权力的短暂与生命的脆弱,令人深思。

此外,诗中提到的卞和被割足和接舆归草庐的故事,则反映了忠贞与隐逸之间的选择,展示了人们面对历史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在悲剧中透出一种警示,促使读者对历史和现实进行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默默施行违,厥罚随事来”:揭示了任何不道德行为的后果。
  • “末喜杀龙逢,桀放于鸣条”:通过历史上的桀王,讽刺权力的滥用。
  • “祖伊言不用,纣头悬白旄”:强调历史的教训未被重视。
  • “指鹿用为马,胡亥以丧躯”:展示荒唐权臣对历史的践踏。
  • “夫差临命绝,乃云负子胥”:权力短暂,忠诚的代价。
  • “戎王纳女乐,以亡其由余”:娱乐与国家的对立。
  • “璧马祸及虢,二国俱全墟”:战争的后果。
  • “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趋”:英雄的悲惨结局。
  • “卞和之刖足,接舆归草庐”:忠贞与归隐的选择。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形式,使得诗歌节奏感强烈。
  • 典故:通过典故的引入增强诗意,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
  • 比喻:以“指鹿为马”比喻权力的荒唐与不公。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揭示了权力的腐败与道德的沦丧,警示世人要珍惜正义与真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权力与危险。
  • 鹿与马:象征荒唐与混乱。
  • 白旄:象征统治与权威。
  • 璧马:象征国家的祸患。
  • 慈母:象征母爱与悲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指鹿为马”是用来形容什么?

    • A. 欺骗
    • B. 勇敢
    • C. 忍耐
  2. 诗中“默默施行违”的意思是?

    • A. 积极参与
    • B. 隐秘违反
    • C. 公开反对
  3. 诗中提及的“卞和之刖足”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忍耐
    • B. 忠贞与牺牲
    • C. 逃避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折杨柳行》与《离骚》,两者都通过历史传达对权力与道德的思考,但《离骚》更侧重个人情感与命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汉诗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祝英台近·案瓶桃花零谢,倚此惜之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 自题画木芙蓉 祝英台近 其五 祝英台近 端午寄仙品妹 祝英台近 送王江华二首 其一 祝英台近 夜坐 祝英台近 难后怀蕙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长字旁的字 眼腰黄赤 略识之无 韵律体操 三框儿的字 包含谜的词语有哪些 反面 齐字旁的字 临噎掘井 萤影 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曲店 逾墙钻穴 描图 包含偏的词语有哪些 同字框的字 交詈聚唾 风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