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33:22
城边路,今人犁田昔人墓。
岸上沙,昔时江水今人家。
今人昔人共长叹,四气相催节回换。
明月皎皎入华池,白云离离度清汉。
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思渡水水无桥,我欲上山山路险,我欲汲井井泉遥。
越人翠被今何夕,独立沙边江草碧。
紫燕西飞欲寄书,白云何处逢来客。
新系青丝百尺绳,心在君家辘轳上。
我心皎洁君不知,辘轳一转一惆怅。
何处春风吹晓幕,江南绿水通朱阁。
美人二八面如花,泣向东风畏花落。
临春风,听春鸟。
别时多,见时少。
愁人夜永不得眠,瑶井玉绳相向晓。
轩辕皇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
周流三十六洞天,洞中日月星辰连。
骑龙驾景游八极,轩辕弓剑无人识,东海青童寄消息。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33:22
相和歌辞·短歌行六首
城边路,今人犁田昔人墓。
岸上沙,昔时江水今人家。
今人昔人共长叹,四气相催节回换。
明月皎皎入华池,白云离离度清汉。
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思渡水水无桥。
我欲上山山路险,我欲汲井井泉遥。
越人翠被今何夕,独立沙边江草碧。
紫燕西飞欲寄书,白云何处逢来客。
新系青丝百尺绳,心在君家辘轳上。
我心皎洁君不知,辘轳一转一惆怅。
何处春风吹晓幕,江南绿水通朱阁。
美人二八面如花,泣向东风畏花落。
临春风,听春鸟。别时多,见时少。
愁人夜永不得眠,瑶井玉绳相向晓。
轩辕皇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
周流三十六洞天,洞中日月星辰连。
骑龙驾景游八极,轩辕弓剑无人识,
东海青童寄消息。
在城边的路上,如今的人犁着田地,而昔日的墓碑则静静矗立。
岸边的沙滩,曾经的江水如今成了人们的家园。
今人和昔人皆长叹,四季更替、时光流转。
明月皎洁,照入华池;白云悠然,飘过清汉。
我想飞升,天在高处遥不可及;我想渡水,但水中没有桥。
我想上山,山路崎岖险峻;我想打水,但井泉遥远。
越人的翠被今夕何在?我独自站在沙滩边,江草碧绿。
紫燕西飞,想要寄书,白云啊,何处能遇到过客?
新系的青丝百尺长绳,心却在君家辘轳上。
我心如明月,却你不知道,辘轳一转,心中惆怅。
何处的春风吹拂着晓幕,江南的绿水通向朱阁。
美人二八,面如花,泣向东风,畏惧花落。
临春风,听春鸟,分别时多,见面时少。
愁人夜长,无法入眠,瑶井的玉绳在晓光中相向。
轩辕皇帝初得仙,鼎湖一去已三千年。
周游三十六洞天,洞中日月星辰相连。
骑龙驾景游八极,轩辕的弓剑无人识,
东海的青童寄来消息。
作者介绍:顾况,唐代诗人,生于武则天时期,活跃于中唐。他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而著称,常在诗中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社会变革的时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世变迁的感慨。诗中融入了对古人和今人的对比,表现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相和歌辞·短歌行六首》是顾况在唐代社会动荡、历史变迁背景下所写的一首长诗。诗中以“今人”和“昔人”相对照,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类命运的无常。开篇以“城边路,今人犁田昔人墓”揭示了时光的交替,昔日的繁华已成故土,今人则在这一片土地上辛勤耕耘,诗句中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旧。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明月皎皎入华池”、“白云离离度清汉”,营造出一种清幽而淡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切思考。接下来的“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思渡水水无桥”,则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实际之间的矛盾,寄托了无尽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人世沧桑的感慨,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爱情的思念,尤其是“心在君家辘轳上”的表达,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爱情的渴望与忧伤。最后,诗人与历史的对话,联系了轩辕皇帝的神话,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美感,使得整首诗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了个体情感的细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对理想追求的渴望以及对爱情的深切思念,传达出一种既有忧伤又有希望的人生哲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城边路,今人犁田昔人墓”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辘轳”象征什么意思?
“美人二八面如花”中的“二八”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相和歌辞·短歌行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