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5:35
原文展示:
弭节结徒侣,速征赴龙城。
单于近突围,烽燧屡夜惊。
长弓挽满月,剑华霜雪明。
远道百草殒,峭觉寒风生。
风寒欲砭肌,争奈裘袄轻。
回首家不见,候雁空中鸣。
笳奏遝以哀,肃肃趣严程。
寄语塞外胡,拥骑休横行。
少年胆气粗,好勇万人敌。
仗剑出门去,三边正艰厄。
怒目时一呼,万骑皆辟易。
杀人蓬麻轻,走马汗血滴。
丑虏何足清,天山坐宁谧。
不有封侯相,徒负幽并客。
这首诗描写了士兵们结伴出征,急忙奔赴龙城。敌人单于已经逼近,烽火台屡次在夜间报警。长弓拉满了月光,宝剑在霜雪中闪光。远道而来的草木都已枯萎,凛冽的寒风让人感到刺骨。寒风袭来,衣裳薄弱,难以抵御。回首望去,家乡已不见,天上的雁儿孤独地鸣叫。号角声奏响,充满了哀伤,队伍行进得严肃而又稳重。寄语边疆的胡人,希望你们不要再横行。年轻的士兵气概豪壮,勇敢如同万人敌。他们拿着剑走出家门,面对三边的艰难险阻。怒视着敌人一声喝令,万骑随之退避。杀敌如同割草般轻松,奔马之上,汗水如血滴落。那些丑陋的敌人根本不足为惧,天山之下宁静安详。如果没有封侯的机会,那就只是在幽并的地方白白逗留。
作者介绍:
顾况,字君干,号云溪,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诗风豪放激昂,善于描绘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频繁出征,边境安全受到威胁的时期,士兵们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
《从军行二首》通过描绘征战的艰辛与士兵的豪情,展现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勇士精神。诗的开头以“弭节结徒侣”引入,表现出士兵们在急迫的战争背景下团结一心,准备出征的情景。接下来的描写与景象交织,烽火台的警报声、寒风凛冽的环境以及远道而来的草木枯萎,渲染出一种战场的紧张氛围。
长弓与剑的意象象征着武器,在寒冷的霜雪中闪烁,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勇敢。诗人通过“回首家不见,候雁空中鸣”,表达了士兵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情感深沉而真切。而“怒目时一呼,万骑皆辟易”等句则展示了士兵的威武与敌人对他们的畏惧,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自信与勇气。
整首诗在描绘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豪情之间,表现出一种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对壮志未酬的惋惜,展现了唐代士兵的精神面貌与时代特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士兵在征战中的豪情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保家卫国的决心与对个人荣华富贵的渴望,反映了唐代士兵的精神风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龙城”最可能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西安
C. 边疆重镇
D. 南京
“怒目时一呼,万骑皆辟易”中的“辟易”表示什么?
A. 退避
B. 进攻
C. 追击
D. 休息
诗中的“寒风”主要用来表现什么情感?
A. 温暖
B. 乡愁
C. 战斗的艰辛
D. 平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