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5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51:03
向落红亭畔小徘徊,相携更支筇。
历松厓藓径,雕甍琳宇,直上高峰。
回宿香光深处,檐铎语秋风。
一塔斜阳外,烟水空濛。
老去依然矍铄,数蒲团围坐,大半成翁。
笑当年玉局,二客未能从。
又何须耽求净土,纵眼看净土即寰中。
留余想,指天平路,几点丹枫。
在落红亭边我轻轻徘徊,和友人一起支起竹杖。
沿着松林和苔藓的小路,经过雕刻的屋宇,直上高峰。
在香光深处休息,檐下的铃声伴随秋风。
远处的塔在斜阳下,烟雾弥漫,水面朦胧。
年纪虽老,我依然精神矍铄,几个蒲团围坐,已经大半是白发翁了。
笑谈当年在玉局中的时光,两位朋友如今依然未能实现。
又何必执着于求取净土,纵然眼前的净土其实就在这世界中。
留些余想,指着天平的路,几朵丹枫正好。
汪东(生卒年不详),字子遏,号清溪,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尤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他的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该诗创作于作者与友人游览灵岩山,观赏佛教文物的过程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感悟。
《八声甘州》是一首充满了自然风光和人生哲思的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游览灵岩山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诗人描述了在落红亭畔的徘徊,意境优雅,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通过“历松厓藓径,雕甍琳宇,直上高峰”的描写,展现了游览的过程,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在回宿的部分,诗人提到“檐铎语秋风”,通过铃声的清脆与秋风的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与内心的平静。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提及“老去依然矍铄”,表现出一种老而弥坚的精神状态,体现了对生命的积极态度。
最后,诗人以“又何须耽求净土,纵眼看净土即寰中”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反思,认为理想的净土实际上就在身边,强调了现实生活的重要性。整首诗意蕴深厚,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友谊的珍视,非常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主要围绕对友谊的珍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在岁月流逝中依然保持乐观、积极生活的态度,告诫人们理想的净土其实就在生活之中。
诗中提到的“檐铎”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佛教的钟铃
C. 亭子的名字
D. 竹杖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A. 丹枫
B. 落红
C. 斜阳
D. 蒲团
“又何须耽求净土”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A. 理想的净土在远方
B. 净土就在眼前
C. 追求净土毫无意义
D. 净土是人生目标
这两首诗在意象与情感基调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是值得细致比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