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谢韬光上人

《谢韬光上人》

时间: 2025-04-22 17:03:15

诗句

上方清净无因住,唯愿他生得住持。

只恐无生复无我,不知何处更逢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7:03:15

诗词名称: 谢韬光上人

作者: 姚合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上方清净无因住,
唯愿他生得住持。
只恐无生复无我,
不知何处更逢师。

白话文翻译:

在那清净的地方,没有任何因缘可以停留,
我只希望在来世能得到住持的资格。
只怕无生之后又没有我,
不知在哪个地方还能再次遇见我的师父。

注释:

  • 上方:指的是高处或天上,通常与清净、超脱的境界相关。
  • :因缘,指因果关系,成就某事的原因。
  • 住持:在寺庙中担任管理和主持的职责,寓意对修行的负责。
  • 无生:指无生法,佛教中讲的无生无灭的哲学。
  • :指修行的指导者或老师。

典故解析:

“无生”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一切事物的本质是空,生与死是相对的。诗中提到的“师”通常指向佛教的导师,强调对智慧和指导的渴求。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姚合,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佛教思想的融会贯通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涉及自然、人生哲理和宗教精神。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于寺庙中修行时,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与对未来生死的思考,反映出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与探求。

诗歌鉴赏:

《谢韬光上人》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清净、无因的渴望,以及对来世修行的期待。首句“上方清净无因住”揭示了一个理想的修行境界,象征着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接着,诗人以“唯愿他生得住持”表达了对佛教修行的坚定愿望,希望在未来的生命中能继续修行,延续对智慧的追求。后两句则流露出对生死无常的感慨,诗人担忧在无生的状态下失去自我,无法再寻找到心灵的导师。这种对师父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执着与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对生命哲学的思考,也充满了对超脱的向往,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上方清净无因住”:描绘了一个理想的清净境界,暗示诗人内心向往远离尘世的烦恼。
    2. “唯愿他生得住持”:表达了希望在来世继续修行的愿望,渴求更高的修行境界。
    3. “只恐无生复无我”:反映对生死无常的恐惧,担心失去自我意识。
    4. “不知何处更逢师”:表达了对再次遇见导师的渴望,强调了师徒之间的深厚关系。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上方清净”与“他生得住持”,形成一种音韵和谐美感。
    • 比喻:隐喻“无生”与“无我”,展示了佛教思想的核心。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生命的无常和对修行的执念展开,传达出对清净、智慧与师道的深切追求。

意象分析:

  • 清净:象征着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 无因:代表对世俗因缘的摆脱,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 :象征智慧的引导者,展示了对传承与教导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无生”是什么意思? A. 生命的结束
    B. 无法再生
    C. 生与死的超越
    D. 不再存在

  2. 诗人希望在未来生中得到什么? A. 财富
    B. 名声
    C. 修行的资格
    D. 权力

  3. 诗中“师”指的是什么? A. 朋友
    B. 导师或指导者
    C. 家人
    D. 权威

答案: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津》 宋之问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谢韬光上人》,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静夜思》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谢韬光上人》则更关注于内心的修行与超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赏析》
  • 《姚合诗集》

相关查询

晚题东林寺双池 答友问 寄张十八 醉题候仙亭 重答刘和州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 食饱 晚秋闲居 晨兴 答元郎中、杨员外喜乌见寄(四十四字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心融神会 用字旁的字 包含册的词语有哪些 烈火轰雷 丶字旁的字 页字旁的字 桀犬吠尧 购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颊肌 腕钏 青字旁的字 包字头的字 遐畅 一毫不拔 铨授 笔补造化 修文演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