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1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18:17
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遥楼
作者: 宋之问 〔唐代〕
晦节高楼望,山川一半春。
意随蓂叶尽,愁共柳条新。
投刺登龙日,开怀纳鸟晨。
兀然心似醉,不觉有吾身。
在这晦日的高楼上眺望,山川景色如春天的一半。
我的心情随着蓂叶的凋零而消散,愁苦却与新柳相伴。
在龙日的节日里投笔写诗,欢愉地迎接晨鸟的到来。
我独自一人,心情恍惚似醉,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宋之问(649年-713年),字子文,号南华,唐代诗人,擅长咏怀和山水诗。其作品风格典雅,情感细腻,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都督的宴会上,正值农历晦日,作者与友人共同聚会,借此良辰美景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赞美。
这首诗以高楼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春日景象,却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孤独。首句“晦节高楼望”写出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时间背景,既是对美景的眺望,也是对生活的思考。接下来的“山川一半春”,则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融入诗中,给人以希望。
然而,随着“意随蓂叶尽,愁共柳条新”的描写,诗人情绪的转折逐渐显现。蓂叶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无常,而新柳的生长又带来了一丝愁苦,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此时,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始显露。
“投刺登龙日,开怀纳鸟晨”则表现了诗人在创作时的愉悦与自由,迎接晨鸟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希望和灵感。最后一句“兀然心似醉,不觉有吾身”则是诗人对自身存在的沉思,仿佛在美好的自然与创作中忘却了自己的存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自我存在的迷惘。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冲突与思考,使得作品既有外在的美感,又有内在的哲理,引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以及对创作灵感的渴求,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错,形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晦节”指的是哪一天?
A. 农历初一
B. 农历最后一天
C. 春节
D. 清明节
诗中“投刺”意指什么?
A. 投笔写诗
B. 投掷武器
C. 进行祭祀
D. 进行钓鱼
诗人感叹“意随蓂叶尽”的意思是什么?
A. 表达心情轻松
B. 表达时光流逝的无奈
C. 表达对春天的期待
D. 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