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1:07
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
(张九龄 〔唐代〕)
明发临前渚,寒来净远空。
水纹天上碧,日气海边红。
景物纷为异,人情赖此同。
乘槎自有适,非欲破长风。
清晨出发来到前面的沙洲,寒冷的天气使远处的天空显得格外清澈。
水面上的波纹映衬着蓝天,海边的阳光染红了大地。
景物各有不同,但人们的情感却是相通的。
乘着小舟自有其适,非但想要迎风破浪。
本诗引用了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对生活的观察,反映了唐代士人的胸怀和情志。尤其“乘槎”一词,常用于描绘游览和闲适的生活状态,暗含了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作者介绍: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唐代著名政治家、诗人。以清新婉约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感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张九龄担任地方官员之际。他在广州任职期间,目睹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与人情的共鸣,因而写下此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
《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通过清晨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心中的宁静与思考。开篇的“明发临前渚”给人一种清新的早晨印象,渚边的寒意和远处的澄空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清冷的美感。接下来的“水纹天上碧,日气海边红”则通过水天相连的意象,表现出自然界的和谐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人情,“景物纷为异,人情赖此同”,将自然与人心相联系,揭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一句“乘槎自有适,非欲破长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从容态度,表示自由的心态,虽无意与大风搏斗,却也享受着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更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思考,体现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的宽广胸怀与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间情感的深刻思考,彰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诗人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由的愿望。
诗词测试:
诗中“明发临前渚”的意思是什么?
A. 早晨出发来到沙洲
B. 晚上返回家乡
C. 中午休息在沙滩
D. 黄昏时分出发
“景物纷为异,人情赖此同”中的“人情”指的是什么?
A. 自然风景
B.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C. 动植物的情感
D. 天气变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