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踏莎行 白莲

《踏莎行 白莲》

时间: 2025-07-28 17:34:33

诗句

天巧玲珑,一团香雪。

亭亭时恐东风折。

绿波翻影澹涟漪,娇含晓露迷蜂蝶。

不近红妆,偏怜明月。

西池昨夜新开彻。

芳心何事万丝萦,秋风情薄催离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7:34:33

原文展示:

踏莎行 白莲
蒋纫兰 〔清代〕
天巧玲珑,一团香雪。亭亭时恐东风折。
绿波翻影澹涟漪,娇含晓露迷蜂蝶。
不近红妆,偏怜明月。西池昨夜新开彻。
芳心何事万丝萦,秋风情薄催离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朵白莲花的娇美与脆弱。它如同天工巧匠的杰作,散发着清香,亭亭玉立,却又担心东风将它折断。水波轻轻荡漾,倒影朦胧,早晨的露珠让蜜蜂和蝴蝶也为之迷醉。白莲不如红妆的女子热烈,却更让人怜爱如明月般清冷。西池里昨夜新开了白莲,这让人想起它那万缕情丝,是什么让它如此愁苦?秋风萧条,似乎在催促着离别的到来。

注释:

  • 天巧玲珑:形容造物的精美巧妙。
  • 香雪:形容白莲的芬芳,如雪般洁白。
  • 亭亭:形容花姿优雅。
  • 东风:春风,象征着温暖和生命,但这里却带来隐忧。
  • 绿波翻影:水波荡漾,倒影浮动。
  • 晓露:清晨的露水。
  • 红妆:指打扮得艳丽的女子。
  • 明月:象征清冷、高洁的美。
  • 芳心:花的心事,象征着花的情感。
  • 秋风情薄:秋风带来的冷漠与疏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蒋纫兰,清代女词人,生于江南,擅长写作,作品多描绘女性的内心世界,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传统文化盛行,诗人以白莲象征自身的孤高与脆弱,表达对离别与时光流逝的无奈。

诗歌鉴赏:

《踏莎行 白莲》通过细腻的意象描绘了白莲的柔美与孤独。诗中“天巧玲珑,一团香雪”开篇便以巧妙的比喻刻画出白莲的清丽形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用“亭亭时恐东风折”表达了白莲的脆弱,这不仅仅是对花的描绘,更是对女性命运的隐喻。接下来的“绿波翻影澹涟漪,娇含晓露迷蜂蝶”,通过动静结合,展示了白莲在晨露中的妩媚与生机,细腻而生动。最后,诗人通过“芳心何事万丝萦,秋风情薄催离别”,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表现了离别的愁苦与生命的无常,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天巧玲珑,一团香雪”:形容白莲的美丽与芬芳。
    • “亭亭时恐东风折”:表达白莲的脆弱与不安。
    • “绿波翻影澹涟漪”:描绘水面轻波荡漾的美景。
    • “娇含晓露迷蜂蝶”:白莲在晨露中显得柔美,吸引了蜜蜂和蝴蝶。
    • “不近红妆,偏怜明月”:白莲的清冷更值得怜惜。
    • “西池昨夜新开彻”:提到新开的白莲,象征新生与希望。
    • “芳心何事万丝萦,秋风情薄催离别”:表达对离别的忧伤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莲比作“香雪”,表现其清纯。
    • 拟人:赋予白莲情感,如“芳心”。
    • 对仗:如“亭亭”与“偏怜”,增强韵律感。
  • 主题思想:通过白莲的形象,反映了女性的美丽与脆弱,以及对离别的感伤,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 白莲:象征高洁、纯粹的理想与脆弱的命运。
  • 东风:象征着岁月变迁与生命的无常。
  • 秋风:带来凋零与离别,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天巧玲珑”是形容什么? A. 红妆
    B. 白莲
    C. 东风
    答案:B

  2. “芳心何事万丝萦”中“芳心”指代什么? A. 花的情感
    B. 诗人的心情
    C. 生命的无常
    答案:A

  3. 此诗表达了对什么的忧伤? A. 离别
    B. 春天
    C. 友情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唐婉的《钗头凤·世情薄》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词常表现对爱情的追忆与感伤,蒋纫兰的《踏莎行 白莲》则更多地结合自然景象,抒发对生命的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李清照与蒋纫兰的诗词对比研究》

相关查询

醉游平泉 杂曲歌辞 其七 杨柳枝 闻杨十二新拜省郎,遥以诗贺 泛小(舟仑)二首 咏怀 送苏州李使君赴郡二绝句 其二 禽虫十二章 其六 哭孔戡 感秋寄远 观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久仰山斗 甘贫乐道 众口一词 亮丑 匸字旁的字 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肀字旁的字 汤去三面 吞象 秃宝盖的字 胆水 对床听语 嬖褒 龜字旁的字 细皮白肉 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