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声

《声》

时间: 2025-05-01 18:18:41

诗句

欢戚犹来恨不平,此中高下本无情。

韩娥绝唱唐衢哭,尽是人间第一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18:41

作者:崔涂 〔唐代〕

原文展示:

欢戚犹来恨不平,此中高下本无情。
韩娥绝唱唐衢哭,尽是人间第一声。

白话文翻译:

即使欢喜与哀愁交织,心中仍然感到怨恨不平,这些悲欢离合本无情可言。韩娥的绝美歌声在唐衢响起,真是世间第一的声音。

注释:

  • 欢戚:欢喜与悲伤。
  • 恨不平:心中对不公的怨恨。
  • 高下:这里指的是人们的地位和遭遇。
  • 韩娥:传说中的歌唱家,象征着美妙的音乐。
  • 绝唱:最完美的歌声。
  • 唐衢:指唐代的街道,这里暗指歌声传遍之处。
  • 第一声:指在世间最动听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涂,字子云,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因其诗歌清新典雅而受到赞誉。他的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在面对世俗纷扰时,试图通过歌声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声》是一首短小却意蕴深远的诗。诗人通过欢戚与恨不平的对比,揭示了人间情感的复杂性。尽管欢喜和悲伤交织在一起,但内心的怨恨却无法消散。这种情感的深刻反映了人性的脆弱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韩娥绝唱”则是对音乐的极高赞美,暗示了音乐可以超越一切情感的障碍,成为人们心灵的寄托。这种音乐不仅仅是声响,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人类的共鸣。最后一句“尽是人间第一声”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强调了音乐在世间独特的地位,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欢戚犹来恨不平:欢喜与悲伤交织而来,心中却始终存有对不公的怨恨。
  • 此中高下本无情:在这些情感中,地位的高低并没有情感可言,似乎是冷漠的。
  • 韩娥绝唱唐衢哭:提到韩娥的绝美歌声在唐衢响起,暗示音乐传递着情感。
  • 尽是人间第一声:歌声是世间最动听的,超越了所有的情感和经历。

修辞手法:

  • 对比:欢戚与恨不平的对比展现了人情的复杂。
  • 典故:提到韩娥,借用历史故事来增强音乐的美感和情感的深度。
  • 夸张:将歌声称为“人间第一声”,体现了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和情感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在复杂情感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音乐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传递着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欢戚:象征人间的快乐与痛苦。
  • 韩娥:象征着美妙的音乐与艺术。
  • 唐衢:代表了文化的繁荣与交流的场所。
  • 第一声:象征音乐的崇高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欢戚犹来恨不平”中“欢戚”指的是什么? A. 快乐与悲伤
    B. 喜欢与厌恶
    C. 平静与愤怒
    D. 以上都不是

  2. 韩娥的绝唱代表什么? A. 诗人的痛苦
    B. 美好的音乐
    C. 不公的社会
    D. 生活的无奈

  3. 本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喜悦
    B. 忧伤
    C. 复杂的情感
    D. 平静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人事的感怀,情感更加浓厚且沉重;而李白的《将进酒》则体现了对人生的豪放态度。两者与崔涂的《声》形成鲜明对比,分别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音乐的不同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 《崔涂生平与作品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二寒穴 酬俞秀老 答客 即事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008 南浦 寄曾子固 过故居 奉和景纯十四丈三绝 寄蔡天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同字框的字 革字旁的字 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相声 矢人惟恐不伤人 曲终奏雅 辜恩负义 包含厕的词语有哪些 夕字旁的字 皿字底的字 冢卿 班班可考 无根水 逮録 百川赴海 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两点水的字 流风遗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