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4:56
柳絮帘栊春欲暮。极目天涯,那是春归路。紫燕黄莺啼不住。似曾解得文通赋。自浣蔷薇吟丽句。绿展芭蕉,邀我临怀素。无那吟怀消不去。微云又漏催诗雨。
春天的傍晚,柳絮飘舞,轻轻挂在窗帘上。远望天边,春天的归路似乎就在那儿。紫燕和黄莺不停地鸣叫,仿佛是我早已理解的《文通赋》。我在浣洗蔷薇时吟诵着美丽的诗句。绿叶展开的芭蕉邀我前来吟唱素雅的诗句。无奈我那吟咏的心情依然无法消散,微云又似乎在催促着我写下诗篇。
《文通赋》为古代文学的一部分,通常用于表达对文学和自然的感悟。怀素则是书法的代名词,强调了诗人与文学、书法之间的深厚情感。
作者介绍:沈善宝,清代诗人,以其精致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春夏之景,情感丰富。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末,表达了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惆怅与对自然美的热爱。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余韵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蝶恋花 春暮》通过精致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完美地描绘了春天的最后时光。诗的开头以“柳絮帘栊春欲暮”引入,柳絮的轻柔与春天的温暖交织,给人一种恍惚的美感。接着,诗人极目远望,仿佛看到了春天的归路,心中不免涌起一丝惆怅。
“紫燕黄莺啼不住”,鸟鸣声不断,与春天的气息相呼应,生动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似曾解得文通赋”则表明诗人对文学的热爱,表达出一种久违的熟悉感,仿佛在与过去的自己对话。
接下来的两句“自浣蔷薇吟丽句,绿展芭蕉,邀我临怀素”,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蔷薇的吟唱与芭蕉的邀请,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但最后一句“无那吟怀消不去,微云又漏催诗雨”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无奈,尽管春天美好,却也难掩离去的悲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深刻展现了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春天的离去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人在春暮时节感受到的惆怅与对诗意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春天的象征是什么? A. 雪花 B. 柳絮 C. 秋叶
诗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在诗中体现在哪一句? A. 紫燕黄莺啼不住 B. 自浣蔷薇吟丽句 C. 无那吟怀消不去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快乐 B. 惆怅 C. 绝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但更多的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沈善宝的《蝶恋花 春暮》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示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