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3: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3:19
金马尝齐入,铜鱼亦共颁。
疑山看积翠,浈水想澄湾。
标榜同惊俗,清明两照奸。
乘轺参孔仅,按节服侯狦。
贾傅辞宁切,虞童发未秉。
心方的的,腾口任々。
圣理高悬象,爰书降罚锾。
德风流海外,和气满人寰。
御魅恩犹贷,思贤泪自潸。
在亡均寂寞,零落间惸鳏。
夙志随忧尽,残肌触瘴月。
光摇浅濑,风韵碎枯菅。
海俗衣犹卉,山夷髻不鬟。
泥沙潜虺蜮,榛莽斗豺獌。
循省诚知惧,安排只自憪。
食贫甘莽卤,被褐谢斓斒。
远物裁青罽,时珍馔白鹇。
长捐楚客佩,未赐大夫环。
异政徒云仰,高踪不可攀。
空劳慰憔悴,妍唱剧妖娴。
金马曾齐心入朝,铜鱼也一同赐封。
疑似的高山上绿意盎然,浈水流淌清澈如湾。
标榜之事同样令人惊讶,清明节日照耀奸邪之行。
乘坐轿子去向孔子,按节奏服侍侯爵与贾傅。
贾傅的辞令确实恳切,虞童发言尚未透露心意。
心思渐渐清晰,口中不再任意妄言。
圣明的道理高悬如象,法书下达降罚之令。
德风流传海外,和气洋溢人间。
对待妖魅的恩典仍在,思念贤才泪水潸然流下。
在亡国后感到孤寂,零落在这惆怅的时光。
早年的志向随忧愁消逝,残躯触及瘴气月光下。
光影摇曳在浅滩,风韵破碎了枯萎的菅草。
海上的俗人仍穿鲜花,山中夷人不梳理发髻。
泥沙中潜伏着蛇虫,丛林里斗争着豺狼。
巡视省内真有所惧,安排只自甘沉沦。
食贫甘于卑微卤味,穿着粗布谢绝华丽。
远方的物品裁成青色,时珍的美味是白鹇。
长久以来捐弃楚国的佩饰,未曾赐予大夫的环佩。
异样的政令徒然仰望,高远的踪迹难以攀登。
徒劳地安慰憔悴之心,妍丽的歌声却显得妖娆。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号宗元,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著名的古文运动先驱。柳宗元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常常以寓言和议论的方式抒发情感。其诗风简练而富有哲理,常与好友王勃、刘长卿齐名。
此诗创作于唐代政治动荡、士人失意的时期,诗中流露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人在与裴曹长的交往中,感受到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无奈,因此以诗寄情,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这首诗的整体风格沉重而深邃,柳宗元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出一个复杂的社会图景,表现了对现实的敏锐观察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通过“金马”“铜鱼”等典故,隐喻了官场的腐败与虚伪,表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与困惑。
诗的前半部分以自然景物引入,描绘山水的美丽,却同时暗含对权力与名利的反思。后半部分则转向对人心的观察,表现出对贤才的思念和对失落理想的感伤。尤其是在“思贤泪自潸”一句中,情感的真挚与深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柳宗元在诗中运用了大量对仗工整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音韵美感。同时,诗中所用的意象,如“海俗衣犹卉”,“山夷髻不鬟”等,都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露出对国家政治的关切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表现出深切的忧国忧民情怀,同时流露出对个人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感伤。
“金马”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然景物
B. 官职与名声
C. 个人理想
D. 家庭和睦
诗中提到的“清明”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节日
B. 一种情感
C. 一种道德观念
D. 一种自然现象
“德风流海外,和气满人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什么期望?
A. 物质富裕
B. 和谐安宁
C. 政治稳定
D. 个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