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慈恩寺避暑

《慈恩寺避暑》

时间: 2025-05-02 10:37:26

诗句

香荷疑散麝,风铎似调琴。

不觉清凉晚,归人满柳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7:26

原文展示: 慈恩寺避暑 李远 〔唐代〕 香荷疑散麝,风铎似调琴。不觉清凉晚,归人满柳阴。

白话文翻译: 荷花的香气仿佛散发的麝香,风铃的声音好似在调琴。不知不觉中清凉的夜晚降临,归家的人们满布在柳荫之下。

注释:

  • 香荷:指荷花的香气。
  • 疑散麝:仿佛散发出麝香的香气。
  • 风铎:挂在檐角的风铃。
  • 似调琴:形容风铃声如调琴般悦耳。
  • 不觉:不知不觉。
  • 清凉晚:清凉的夜晚。
  • 归人:回家的人。
  • 满柳阴:遍布在柳树的阴影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远,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描绘了在慈恩寺避暑时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夏日傍晚的清凉与宁静。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避暑慈恩寺时,通过描绘荷香、风铃声和柳荫下的归人,表达了诗人对夏日傍晚清凉氛围的喜爱和宁静安详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夏日傍晚在慈恩寺避暑的情景。首句“香荷疑散麝”,通过比喻将荷花的香气比作麝香,形象地表达了荷香的浓郁和诱人。次句“风铎似调琴”,以拟人的手法将风铃声比作调琴声,悦耳动听,增添了诗的音韵美。后两句“不觉清凉晚,归人满柳阴”,表达了诗人对清凉夜晚的享受,以及归人在柳荫下的宁静景象,营造出一种安详和谐的氛围。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香荷疑散麝”,通过“疑”字表达了荷香之浓,仿佛能闻到麝香的香气,形象生动。
  • 次句“风铎似调琴”,用“似”字将风铃声比作调琴声,悦耳动听,增添了诗的音韵美。
  • 后两句“不觉清凉晚,归人满柳阴”,通过“不觉”表达了时间的流逝,而“归人满柳阴”则描绘了归人在柳荫下的宁静景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香荷疑散麝”和“风铎似调琴”,通过比喻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拟人:如“风铎似调琴”,将风铃声拟人化,赋予其音乐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夏日傍晚清凉氛围的喜爱和宁静安详的心境。通过描绘荷香、风铃声和柳荫下的归人,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香荷:荷花的香气,象征着清新和纯洁。
  • 风铎:风铃的声音,象征着宁静和悦耳。
  • 柳阴:柳树的阴影,象征着清凉和庇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香荷疑散麝”中的“疑”字表达了什么? A. 怀疑 B. 仿佛 C. 确定
  2. “风铎似调琴”中的“似”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3. 诗的最后一句“归人满柳阴”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归人在柳荫下 B. 归人在阳光下 C. 归人在荷塘边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傍晚的宁静景色,与本诗有相似的宁静氛围。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本诗相比,都描绘了傍晚的宁静景色,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山中的幽静和超脱。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与本诗相比,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远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深入解析和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谒金门 次韵郑逢辰直阁迁新居 其一 隔浦莲/隔浦莲近拍 看花回·注目 诉衷情 生查子 阮郎归(余干留别人家) 千秋岁 点绛唇 杏花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千丈镜 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金字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包含圜的词语有哪些 上书言事 金字旁的字 重圭叠组 聊胜于无 老结尾的成语 重命 示字旁的字 精心励志 子字旁的字 逐物不还 掷博齿 包含既的词语有哪些 去就之分 上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