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临流送顾东阳

《临流送顾东阳》

时间: 2025-05-02 07:58:42

诗句

海上独归惭不及,邑中遗爱定无双。

兰桡起唱逐流去,却恨山溪通外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58:42

原文展示: 海上独归惭不及,邑中遗爱定无双。兰桡起唱逐流去,却恨山溪通外江。

白话文翻译: 独自归去海上,心中惭愧未能及早归来;在城中留下的爱意,定是独一无二的。兰舟启航,歌声随着流水远去,却怨恨那山间的小溪通向了外江。

注释:

  • 海上独归:指诗人独自归来的情景,可能暗含离乡背井的孤独感。
  • 惭不及:感到惭愧,因为没有及时归来。
  • 邑中遗爱:在城中留下的深情厚意。
  • 定无双:必定是独一无二的,形容感情的深厚和珍贵。
  • 兰桡:指装饰华美的船,这里代指船。
  • 逐流去:随着水流远去。
  • 山溪通外江:山间的小溪通向了外面的江河,暗喻离别的无奈和不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唐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离愁别绪和人生感慨。此诗可能是在诗人离乡背井后,对故乡的深情回忆和对离别的无奈表达。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离开某个地方,独自归去海上时所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海上独归”和“邑中遗爱”两个对比鲜明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离别的无奈。诗中的“惭不及”和“定无双”分别表达了诗人的自责和对故乡情感的珍视。后两句通过“兰桡起唱”和“却恨山溪通外江”的意象,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是一首典型的离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海上独归惭不及”:诗人独自归去海上,心中感到惭愧,因为没有及时归来。
  • 第二句“邑中遗爱定无双”:在城中留下的爱意,必定是独一无二的,形容感情的深厚和珍贵。
  • 第三句“兰桡起唱逐流去”:兰舟启航,歌声随着流水远去,表达了离别的情景。
  • 第四句“却恨山溪通外江”:却怨恨那山间的小溪通向了外江,暗喻离别的无奈和不舍。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海上独归”和“邑中遗爱”的对比,突出了离别的主题。
  • 拟人:“山溪通外江”赋予山溪以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不舍。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和思念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离别的无奈。通过对比和拟人等修辞手法,强化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 海上独归:孤独的归途,暗含离乡背井的孤独感。
  • 邑中遗爱:在城中留下的深情厚意,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 兰桡起唱:兰舟启航,歌声随着流水远去,表达了离别的情景。
  • 山溪通外江:山间的小溪通向了外面的江河,暗喻离别的无奈和不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邑中遗爱”指的是什么? A. 在城中留下的深情厚意 B. 在城中遗失的爱 C. 在城中遗留的物品 答案:A

  2. 诗中的“兰桡起唱逐流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离别 C. 欢聚 答案:B

  3. 诗中的“却恨山溪通外江”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和对未来的迷茫。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戴叔伦《临流送顾东阳》与王维《送别》:两首诗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戴诗更多地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戴叔伦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相关查询

满庭芳·惕忱七十初度,逸兄为谱满庭芳词,并属赓和,书以寿之 满庭芳五首 其五 满庭芳·北斗将移 满庭芳 寒食伤先兄正献公 满庭芳 咏梅 满庭芳 示刘子新 永乐大典卷一万三千三百四 满庭芳 七夕 满庭芳 其八 自述 满庭芳 示门人,令往文登设贫 满庭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黽字旁的字 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痛剿穷追 龝字旁的字 双人旁的字 糹字旁的字 农火 牢俎 双眉大眼 画沙印泥 常胜将军 严辰 民不安枕 人才内阁 解元 比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