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0:1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0:14:01
原文展示:
赠行脚僧 戴叔伦 〔唐代〕
补衲随缘住,难违尘外踪。 木杯能渡水,铁钵肯降龙。 到处栖云榻,何年卧雪峰。 知师归日近,应偃旧房松。
白话文翻译:
我随缘修补僧袍居住,难以违背尘世之外的踪迹。 木杯能够渡水,铁钵愿意降服龙。 无论到哪里都栖息在云榻上,不知何时能在雪峰上安卧。 知道师父归来的日子近了,应该会在旧房的松树下休息。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他的诗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尤以山水诗见长。此诗是戴叔伦赠给一位行脚僧的作品,表达了对僧人修行生活的理解和敬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戴叔伦在观察或了解了一位行脚僧的生活后,有感而发所写。诗中描绘了僧人随缘而居、不畏艰难的修行态度,以及对师父归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行脚僧修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僧人超脱尘世、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诗中“补衲随缘住”一句,表达了僧人顺应自然、不强求的生活态度;“木杯能渡水,铁钵肯降龙”则用具象的器物象征僧人的修行能力和决心。后两句“到处栖云榻,何年卧雪峰”进一步描绘了僧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安心修行的情景,而“知师归日近,应偃旧房松”则流露出对师父归来的期待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戴叔伦对僧人修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行脚僧修行生活的理解和敬仰,展现了僧人超脱尘世、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以及对师父归来的期待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木杯能渡水”中的“木杯”象征什么? A. 僧人的修行工具 B. 僧人的生活用品 C. 僧人的食物 D. 僧人的装饰品
诗中“铁钵肯降龙”中的“肯”字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夸张
诗中“到处栖云榻”中的“云榻”比喻什么? A. 僧人在高处或幽静之地修行 B. 僧人在热闹之地修行 C. 僧人在家中修行 D. 僧人在寺庙中修行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