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0:1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0:10:55
题刘相公光德里新构茅亭
作者:李洞 〔唐代〕
野色迷亭晓,
龙墀待押班。
带涎移海木,
兼雪写湖山。
月白吟床冷,
河清直印闲。
唐封三万里,
人偃翠微间。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清晨的亭子,周围的自然景色让人迷醉。亭子在晨曦中显得格外迷人,像是等待着人们的到来。亭子旁边的海木(海边的树木)被晨露浸润,雪白的湖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晰。夜里白月光照在床上,显得冷清,河水清澈,映照着悠闲的景象。唐朝的国土广袤,然而诗人却感到身处于这片青翠的微小空间中。
李洞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风清丽,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闲适生活。李洞的作品通常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赞美。
这首诗写于李洞在刘相公光德里所构建的新亭子时,正值清晨,诗人被美丽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心中感慨万千,便写下了这首诗。
李洞的这首《题刘相公光德里新构茅亭》以清新自然的笔调描绘了清晨的亭子及其周边的迷人景色。诗中“野色迷亭晓”开篇即勾勒出一幅清晨的画面,野外的颜色与亭子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接下来的“龙墀待押班”则暗示亭子作为人们聚会的场所,似乎在等待着晨间的活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亭子周围的自然环境,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带涎移海木,兼雪写湖山”两句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带露的树木和雪白的山湖构成了一幅清新而宁静的图景,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接下来的“月白吟床冷,河清直印闲”则带有一丝哲思,月光照在床上,显得格外冷清,河水清澈,映照出诗人的闲适与自然的静谧。最后一句“唐封三万里,人偃翠微间”则将视野拉回到宏大的历史背景中,诗人虽身处于广袤的唐朝,但内心却在这片青翠的山水间感受到宁静与安逸。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充满了诗意的哲学。
整首诗以清晨的亭子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在历史长河中个体生命的渺小与宁静。
诗中“带涎移海木”中的“涎”指的是什么?
a) 雪
b) 露水
c) 雨
诗的最后一句“人偃翠微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浮躁
b) 宁静
c) 忧伤
诗中提到的“唐封三万里”是指什么?
a) 唐朝的疆域
b) 唐朝的文化
c) 唐朝的经济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李洞的这首诗更加注重对亭子周围自然景色的描绘,而王维则更倾向于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孤独。两者都展示了唐代自然诗的独特魅力,但表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