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1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18:04
《拟齐梁酬所知见赠二首》
作者:贯休
静只焚香坐,咏怀悲岁阑。
佳人忽有赠,满手红琅玕。
不独耀肌魄,将行为羽翰。
酬如上青天,风雪空漫漫。
美如仙鼎金,清如纤手琴。
孙登啸一声,缥缈不可寻。
但觉神洋洋,如入三昧林。
释手复在手,古意深复深。
惭无英琼瑶,何以酬知音。
这首诗的开头,作者静静地坐着,焚香吟咏,感叹岁末的悲凉。突然有一位佳人赠送他一种名为“红琅玕”的美物,不仅光彩夺目,更似乎带有飞翔的灵气。诗人想要回赠她,然而仰望天空,风雪弥漫,无法抵达。佳人如同仙境中的金鼎,清澈如纤细的琴声。孙登的啸声回荡,仿佛难以寻觅。诗人只觉心神恍惚,仿佛置身于一种极致的境界。手中所持的物品似乎又回到了手中,古老的意趣更加深厚。对于自己没有如英琼瑶般的珍贵物品,感到惭愧,不知如何回报知音。
贯休(830年-912年),唐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尤其是在晚年时更趋向于禅意和哲思。
这首诗是贯休在岁末时分写的,正值年终时节,诗人感慨时光流逝,内心情感复杂,借赠礼之事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处境的无奈。
贯休的《拟齐梁酬所知见赠二首》在形式上采用了古典诗歌的韵律,言辞简练却情感丰富。诗的开头通过焚香和咏怀,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沉思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在佳人赠送红琅玕的瞬间,诗人感受到一种来自友好的温暖与美好,然而这种美好却又让他感到惭愧,因为他缺乏能够匹配的回赠。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展示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及对友谊的珍视。特别是在描述“美如仙鼎金,清如纤手琴”时,诗人以极具画面感的比喻,表达了对佳人及其赠礼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对自身境遇的惆怅与自卑。
最后一联“惭无英琼瑶,何以酬知音”更是点明了诗的主题:对知音的珍惜和对自身不足的反思。这种情感的深邃和复杂,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篇友好赠赠的应答,更是一种深刻的自我剖析和情感的流露。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同时也流露出对自我的反思与惭愧。诗人在美好与孤独之间反复挣扎,展现了人性中的脆弱与珍贵的情感。
诗中“佳人忽有赠”中“赠”字的意思是:
A. 赠送
B. 赠与
C. 赠品
D. 赠礼
“美如仙鼎金”中“仙鼎”指的是:
A. 仙界的饮食
B. 仙界的器具
C. 仙人的宠物
D. 仙人的住所
本诗反映了诗人对哪种情感的思考?
A. 爱情
B. 友情
C. 亲情
D.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