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听子规(一本题上有摄山二字)

《听子规(一本题上有摄山二字)》

时间: 2025-07-26 22:27:46

诗句

栖霞山中子规鸟,口边血出啼不了。

山僧后夜初出定,闻似不闻山月晓。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2:27:46

听子规(一本题上有摄山二字)

原文展示:

栖霞山中子规鸟,口边血出啼不了。
山僧后夜初出定,闻似不闻山月晓。

白话文翻译:

栖霞山中,有只子规鸟在叫,嘴边流着血,啼叫声不断。
山中的僧人刚从冥想中醒来,听见它的叫声,似乎听见又似乎没听见,山中的月亮也已升起。

注释:

  • 栖霞山:指位于中国的一座山,以风景秀丽著称。
  • 子规鸟:即杜鹃鸟,因其叫声如“子规”,常被用来表达哀伤。
  • 口边血出:意指鸟受了伤,嘴边有血,暗示悲惨的情境。
  • 啼不了:意味着鸟不停地叫,声声悲切。
  • 山僧:指在山中修行的僧人。
  • 初出定:刚从冥想中醒来。
  • 闻似不闻:似乎听到了,但又不想去理会。
  • 山月晓:指山上的月亮已经升起,象征宁静的晨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况,唐代诗人,生平和具体事迹不详,主要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情感流露。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交织的时期。诗人在栖霞山中,目睹子规鸟的凄惨情景,可能引发了他对生命、孤独与内心情感的深思。

诗歌鉴赏:

《听子规》通过对栖霞山中子规鸟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孤独与哀伤,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脆弱。诗的开头,栖霞山中子规鸟的叫声让人感受到一种悲切的氛围,鸟儿受伤流血,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悲哀。接着,山僧刚从冥想中醒来,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虽然听见了鸟的叫声,却选择了无视,似乎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中,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悲伤形成了强烈对比。这种对比深刻而又意味深长,反映了人对自然悲剧的无力感,以及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深具象征意义的场景。子规鸟的悲鸣不仅是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也是对人类情感的深刻反思。通过山僧的反应,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于痛苦的淡然态度,这种态度在面对自然的悲剧时,既是一种无奈,也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诗的最后一句“闻似不闻山月晓”,将夜与晨的交替、痛苦与宁静的对比,展现出了一种哲理的领悟,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栖霞山中子规鸟:引入地点与主题,强调鸟的存在与环境。
  2. 口边血出啼不了:鸟的受伤状态与悲鸣,传达出强烈的悲伤情感。
  3. 山僧后夜初出定:引入人类角色,显示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
  4. 闻似不闻山月晓:山僧的态度,象征对痛苦的无视与哲学思考。

修辞手法:

  • 拟人:子规鸟的叫声被赋予情感,增加了诗歌的悲凉气氛。
  • 对比:山僧的宁静与子规的哀鸣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内心的矛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无情,表现出一种孤独与自我反思的情感。通过对鸟与僧的描绘,揭示人生的种种困境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子规鸟:象征孤独与悲伤,常被视为哀怨的象征。
  • 山僧:代表修行者的超然,反映内心的宁静与世俗的痛苦。
  • 山月:象征宁静的力量,与内心的动荡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子规鸟的状态是怎样的? A. 快乐
    B. 受伤流血
    C. 安静
    D. 飞翔

  2. 山僧在诗中表现出的态度是: A. 愤怒
    B. 无所谓
    C. 悲伤
    D. 兴奋

  3. 诗中提到的“山月”象征着: A. 黑暗
    B. 宁静与安详
    C. 混乱
    D. 恐惧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杜甫
  • 《夜泊牛斗星》李白

诗词对比:

《夜泊牛斗星》与《听子规》均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的感受,但前者更多描绘夜空的浩瀚与孤独,而后者则侧重于鸟的悲鸣与内心的反思。两者都展现了对生命的感悟与思索,体现了唐诗中深邃的哲理与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史》

相关查询

望庐山 绝句 登北固楼 过永兴 昭君 古意 山居 书项王庙壁 题仓冈夕照 阴那问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雄鸡夜鸣 云阶月地 面字旁的字 警服 犬马之决 履丝曳缟 鬥字旁的字 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言有尽而音意无穷 云华 后晌 工字旁的字 儿字旁的字 包含吟的成语 横拖倒扯 骂街 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