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3: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3:47
绝顶茅庵老此生,寒云孤木伴经行。世人那得知幽径,遥向青峰礼磬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中的僧人,他在高峰上的茅草庵中度过余生,伴随着寒冷的云雾和孤零的树木,默默地修行。世人又怎能知道这条幽静的小径呢?他们远远地向青色的山峰致敬,听到那遥远的磬声。
作者介绍:顾况,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长明,号青莲,晚年隐居于山林,以诗歌表达人生哲理和对自然的热爱。其作品多表现出高洁、恬淡的个性,常常流露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隐居生活中,反映出诗人对清静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在唐代,士人逐渐向往隐逸生活,尤其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隐士的生活受到人们的尊重和向往。
《山僧兰若》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诗的开头“绝顶茅庵老此生”即设定了诗人所处的高耸山巅,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茅庵不仅是居所,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寒云孤木伴经行”,通过寒冷的云和孤独的树木,传达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刻画出隐士的孤独感。诗人行走于此,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理念。
接下来的“世人那得知幽径”,表达了对世俗人群的感叹,隐士的生活虽然清净,却鲜有人能理解和体会。诗人用“幽径”来形容这条鲜为人知的小路,显示出隐士生活的独特与隐秘。
最后一句“遥向青峰礼磬声”,则传达了一种对高远理想的向往,磬声传来,仿佛引领着人们向更高的精神境界迈进。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隐士的心境与人生哲学,既有对孤独的接受,又有对高远理想的追求,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隐士的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绝顶茅庵”指的是:
A. 最高的庙宇
B. 最高的山峰的茅草庵
C. 最高的城市
答案:B
“寒云孤木”中的“孤木”意指:
A. 孤立的树
B. 繁茂的森林
C. 树木的风景
答案:A
诗人对世人的态度是:
A. 赞美
B. 轻视
C. 无奈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