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和永叔原甫致斋集禧

《次韵和永叔原甫致斋集禧》

时间: 2025-05-06 20:21:37

诗句

庙蚃灵祠属二公,齐心相望切朱宫。

绿渠缭绕壖垣水,广沼清泠涨殿风。

已咏应麟来五畤,仍歌翔雁杂殊翁。

遥知毕事期寻胜,尚问衰羸未厌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21:37

原文展示:

庙蚃灵祠属二公,
齐心相望切朱宫。
绿渠缭绕壖垣水,
广沼清泠涨殿风。
已咏应麟来五畤,
仍歌翔雁杂殊翁。
遥知毕事期寻胜,
尚问衰羸未厌穷。

白话文翻译:

这座神灵的庙宇属于二位公侯,
彼此心心相印,遥望朱红色的宫殿。
绿水环绕着土墙与水洼,
广阔的池塘清澈的水面上,殿内的风轻轻吹拂。
我已经吟咏过应麟降临的五个祭坛,
仍然唱着大雁飞翔的歌,和那些不同寻常的老翁。
远远地知晓你们已经准备好寻访胜地,
但仍然询问那些衰老羸弱的人,是否厌倦了穷困。

注释:

  1. 庙蚃灵祠:指供奉神明的庙宇,蚃是指一种神灵。
  2. 二公:指两位公侯或高官。
  3. 朱宫:红色的宫殿,象征富贵与威严。
  4. 绿渠:绿色的水渠,象征生机与自然。
  5. 壖垣:土墙,保护性设施。
  6. 已咏应麟:应麟是古代传说中的瑞兽,象征吉祥。
  7. 翔雁:飞翔的大雁,象征自由与希望。
  8. 衰羸:形容衰老和羸弱,反映生活的艰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香山,北宋时期的诗人。他是一位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色,融入人文情感,作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梅尧臣与友人之间的互动中,表达了对神灵的崇敬和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在社会动荡中对理想人生态度的追求。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次韵和永叔原甫致斋集禧》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作品。诗中以神灵庙宇为背景,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交融。开篇提到的“庙蚃灵祠属二公”,立刻引发读者对神秘和庄重的联想,二公象征着权力与地位,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人对神灵的依赖与敬仰。

接着,诗中描绘的“绿渠缭绕壖垣水,广沼清泠涨殿风”,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清澈的水、凉爽的风,无不蕴含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已咏应麟来五畤,仍歌翔雁杂殊翁”,这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既有对理想化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人的心中既有对古代传说中瑞兽的吟唱,也有对现实中老翁的关怀,展现出一种博大而深邃的人文关怀。

最后两句“遥知毕事期寻胜,尚问衰羸未厌穷”,则以哲理性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尽管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但生活的艰难与衰老却是不可避免的,诗人在此警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美好。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描绘中,渗透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梅尧臣作为诗人的独特风格与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庙蚃灵祠属二公:神庙属于两位高官,表明权力与神明的结合。
  2. 齐心相望切朱宫:两人心意相通,遥望华丽的宫殿,象征理想的追求。
  3. 绿渠缭绕壖垣水:绿色水渠环绕着土墙,表现自然的和谐美好。
  4. 广沼清泠涨殿风:广阔的池塘水面清澈,微风轻拂,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5. 已咏应麟来五畤:已有吟咏瑞兽的传统,象征吉祥。
  6. 仍歌翔雁杂殊翁:继续歌唱大雁飞翔,关心不同的老者,体现人文关怀。
  7. 遥知毕事期寻胜:远远地知道人们渴望美好的生活。
  8. 尚问衰羸未厌穷:仍在询问衰老的人是否厌倦贫困,反映对生活的深思。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绿渠缭绕壖垣水,广沼清泠涨殿风”,形成工整的对称。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结合,增添诗的层次感。
  • 拟人:通过“翔雁”和“殊翁”的描写,赋予自然和人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神庙与自然的描绘,反映了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在现实中对衰老与困境的反思,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庙蚃灵祠:象征信仰和精神寄托。
  2. 二公:象征权力与地位。
  3. 绿渠、壖垣:自然的美好与生活的宁静。
  4. 应麟、大雁:象征吉祥与自由。
  5. 衰羸:反映生活的艰辛与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二公”指的是: A. 两位神明
    B. 两位高官
    C. 两位诗人

  2. “绿渠缭绕”表达的意象是: A. 城市的繁华
    B. 自然的生机
    C. 人生的无奈

  3. 作者梅尧臣的创作风格主要是: A. 豪放激昂
    B. 清新自然
    C. 哀婉沉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与梅尧臣的这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但杜甫更多表现了战争带来的苦难,而梅尧臣则体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美的向往。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各自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 介绍宋代诗人及其作品
  2. 《梅尧臣集》 - 梅尧臣的诗歌及其生平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鉴赏与分析的相关书籍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千秋岁(和人) 千秋岁 千秋岁 赠王子丹麓五十初度,奉次原韵 千秋岁 送远山李夫人南归 千秋岁 寿词 千秋岁·青年诗好 千秋岁 即席次可行见寿乐府韵 千秋岁·欢盈万屋 千秋岁·律调无射 千秋岁引·词赋伟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森荣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逸亡 包含固的词语有哪些 齒字旁的字 意教 閠字旁的字 咽苦吞甘 首字旁的字 身无长处 色字旁的字 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厂字头的字 静室 琴剑飘零 本干 五荤三厌 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