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浚井

《浚井》

时间: 2025-05-07 18:16:29

诗句

古井没荒莱,不食谁为恻。

瓶罂下两绠,蛙蚓飞百尺。

腥风被泥滓,空响闻点滴。

上除青青芹,下洗凿凿石。

沾濡愧童仆,杯酒暖寒栗。

白水渐泓渟,青天落寒碧。

云何失旧秽,底处来新洁。

井在有无中,无来亦无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16:29

原文展示:

古井没荒莱,不食谁为恻。
瓶罂下两绠,蛙蚓飞百尺。
腥风被泥滓,空响闻点滴。
上除青青芹,下洗凿凿石。
沾濡愧童仆,杯酒暖寒栗。
白水渐泓渟,青天落寒碧。
云何失旧秽,底处来新洁。
井在有无中,无来亦无失。

白话文翻译:

这井水深藏于荒草之下,难以找到,谁会为此而担忧呢?
在瓶罐下有两根绳子,青蛙和蚯蚓飞跃在百尺之外。
腥风弥漫泥泞,空荡荡的井里只听见水滴的声音。
上面除去青绿的芹菜,下面洗净了凿出的石头。
沾湿的衣衫使我感到愧疚,酒杯温暖了我寒冷的身体。
清澈的水渐渐汇聚,映照出晴朗的天空和寒冷的碧空。
为什么能失去旧的污秽,底部却会涌出新的洁净?
井水存在于有与无之间,无论来去都毫无损失。

注释:

  • 古井:古老的水井,象征着历史和传统。
  • 没荒莱:被荒草覆盖,表明无人照管。
  • 不食谁为恻:无人照顾,谁会为此感到忧虑。
  • 瓶罂下两绠:指绳子,用于打水。
  • 蛙蚓飞百尺:形容水中的生物活跃。
  • 腥风被泥滓:污浊的气息弥漫。
  • 空响闻点滴:井水滴落的声音。
  • 青青芹:生长的水芹。
  • 沾濡愧童仆:衣服被水沾湿,感到内疚。
  • 白水渐泓渟:水逐渐清澈。
  • 青天落寒碧:天空映射在水面上。
  • 失旧秽:去除旧的污秽。
  • 新洁:新的干净清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细腻,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

《浚井》创作于苏轼流亡期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沉思与感悟。通过描绘井水的清澈与污浊,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浚井》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作,苏轼通过描绘一口古井的情景,反映了对人生、环境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古井没荒莱,不食谁为恻”,描绘出一幅荒凉的景象,暗示着人们对自然与生命的忽视。接着,诗人用“瓶罂下两绠,蛙蚓飞百尺”描述了水井周围生物的活跃,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轮回。

在深入探索水井的过程中,苏轼不仅描绘了井水的清澈和污浊,更通过“腥风被泥滓,空响闻点滴”表达出对人性和社会的反思。井水的清澈象征着内心的纯净,而污秽则代表着世俗的纷扰。诗的最后两句“井在有无中,无来亦无失”似乎揭示了一个哲学命题:生活中存在的事物往往在有与无之间徘徊,失去和获得的界限是模糊的。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为背景,融入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苏轼对生命的感悟与对生活的热爱。诗中流露出的淡淡忧伤与豁达,使其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篇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井没荒莱:古井被荒草覆盖,暗示无人关注。
  2. 不食谁为恻:无人照看,谁会为此感到惋惜?
  3. 瓶罂下两绠:打水的绳子,象征获取生活资源的方式。
  4. 蛙蚓飞百尺:生命的活跃,表现自然的生生不息。
  5. 腥风被泥滓:污浊的环境,表达内心的失落感。
  6. 空响闻点滴:水滴声响,象征孤独与宁静。
  7. 上除青青芹,下洗凿凿石:清理井边的杂草和石头,象征清理内心的杂念。
  8. 沾濡愧童仆:被水沾湿而感到羞愧,表现对生活的反思。
  9. 白水渐泓渟,青天落寒碧:清澈的水与天空的映射,象征内心的澄明。
  10. 云何失旧秽:为何能去除旧的污秽?
  11. 底处来新洁:底部涌出的新生,象征希望与重生。
  12. 井在有无中,无来亦无失:存在于有与无之间,表达哲学的深邃。

修辞手法:

  • 比喻:古井比喻人内心的深邃。
  • 拟人:水滴的声音仿佛在诉说孤独。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生活的哲学,表现出在纷扰的生活中,内心的宁静与对生命的思索。通过对井水清浊的描绘,反映了人对自然与自我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井:历史与传统的象征,深邃的内心。
  • 荒莱:人对自然的忽视与遗忘。
  • 蛙蚓:生命的顽强与活力的象征。
  • 白水:清澈的内心与生活的希望。
  • 寒碧:凛冽与清冷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古井没荒莱”意指什么? a) 井水很清澈
    b) 井被荒草覆盖,没人照顾
    c) 井水有腥味

  2. “腥风被泥滓”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愉悦
    b) 失落
    c) 疲惫

  3. 诗的最后一句“无来亦无失”说明了什么? a) 生活的忙碌
    b) 存在的哲学
    c) 井水的清澈

答案:

  1. b) 井被荒草覆盖,没人照顾
  2. b) 失落
  3. b) 存在的哲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王维《终南山》

诗词对比:

  •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对生活的苦闷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王维的《终南山》: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展现了隐逸思想的深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解析》

相关查询

得孙仲方画美人一轴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三女冈 送李泾州审言二首 近有谢师厚寄襄阳柑子乃吴人所谓绿橘耳今王 次韵和永叔新岁书事见寄 香炉 桫椤树 赠仆射侍中刘相公挽词三首 牛背双鸜鹆 饮酒呈邻几原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弟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不竭之府 婚娅 贝字旁的字 众星 扁担没扎,两头打塌 遗芬剩馥 文过饰非 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朱尘 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干连 匸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屮字旁的字 爨涤 大有人在 入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