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7:55
十一月九日夜梦与人论神仙道术因作一诗八句
析尘妙质本来空,
梦中于此句若了然。
更积微阳一线功,
照夜一灯长耿耿。
闭门千息自濛濛,
养成丹灶无烟火。
点尽人间有晕铜,
寄语山神停伎俩。
全诗翻译:
尘世的精妙本质本来是空无的,在梦中我似乎对此有了更深的领悟。
在这基础上,更加精进微小的阳光之力,
照亮夜晚的灯光长久而明亮。
闭门独坐,心中渐渐宁静,
在这静谧中,心灵如烟雾般缥缈。
炼丹的灶台无烟无火,
点燃的是人间的晕铜光泽。
我寄语山神,请他停止戏弄。
不闻不见我又有什么用呢?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独特,善于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具有很强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北宋时期,反映了苏轼对道教和修道生活的思考。在经历了政治挫折后,诗人对人生、宇宙及神仙道术的探索愈发深化,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的超脱。
整首诗体现了苏轼对道家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对神仙道术的向往。开篇即以“析尘妙质”引入,表明他对世俗事物的探讨,进一步引申到对梦境中的领悟,展现了诗人对内心深处的思考。接着“更积微阳一线功”,暗示了修炼的艰辛和微小努力的积累,体现了道家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
“照夜一灯长耿耿”,通过夜灯的意象,象征了理想和希望的象征。它在黑暗中依然明亮,寓意着即使在困境中也要保持信念和勇气。“闭门千息自濛濛”,表现了诗人对静谧生活的向往,闭门内思,与世无争,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
“养成丹灶无烟火”,则是对道教炼丹术的隐喻,表达了对修道生活的向往。最后几句“寄语山神停伎俩,不闻不见我何穷”,则是对神仙道术的无奈和反思,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隔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理想生活的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深刻表现了对道教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内心宁静和超脱世俗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微阳”象征什么?
“闭门千息自濛濛”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态?
诗中提到的“丹灶”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与李白的诗歌都有对超脱的追求,但苏轼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哲理,而李白则通过豪放的个性来体现对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