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1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11:02
《冬至日赠安节》
作者:苏轼
我生几冬至,少小如昨日。
当时事父兄,上寿拜脱膝。
十年阅凋谢,白发催衰疾。
瞻前惟兄三,顾后子由一。
近者隔涛江,远者天一壁。
今朝复何幸,见此万里侄。
忆汝总角时,啼笑为梨栗。
今来能慷慨,志气坚铁石。
诸孙行复尔,世事何时毕。
诗成却超然,老泪不成滴。
我活了多少个冬至,少年的时光仿佛就在昨天。当时向父兄祝寿,礼仪上跪拜在地。十年过去,岁月如梭,白发催人老,健康日渐衰退。回头看,只有我的哥哥在前面,回首望,弟弟子由在身后。近的亲人隔着波涛的江水,远的亲人如同天边的一道屏障。今天又何其幸运,能见到这位远方的侄子。回想你小时候,啼哭嬉笑如同梨子与栗子。如今你能慷慨激昂,志向坚定如铁石。我的孙子们也会如此,世间事务何时才能结束?写下这首诗,却是心境超然,老泪却无从落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诗词风格豪放,情感丰富,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冬至日赠安节》创作于冬至时节,正值寒冬,苏轼在这一天寄予对家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岁月流逝、亲情珍贵的深刻理解。
《冬至日赠安节》是一首充满温情与哲理的诗作。全诗通过冬至这一节气,抒发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伤,同时也传达了对亲情的深厚眷恋。开篇以“我生几冬至”引出冬至的主题,诗人回忆起自己年少时光,感慨岁月如梭,仿佛一切都在昨日。当年向父兄祝寿的情景历历在目,而今已是白发苍苍,身体衰弱,令人感到时间的无情。
诗中提到的“瞻前惟兄三,顾后子由一”,不仅展现了家庭的状况,也折射出诗人对亲情的珍视。诗人心中思念的亲人,近的在江水那边,远的如同天际,形成了一种隔阂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随着诗歌的推进,回忆与现状交织,诗人对侄子的回忆充满了温暖与怀念,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期许。最后“老泪不成滴”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尽管感慨万千,诗人却选择以超然的态度面对,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豁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呈现出苏轼对家庭、亲情和生命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文学家的深邃与智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间流逝与亲情的思考。诗人在感慨自己衰老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珍惜,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的《冬至日赠安节》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时间流逝和亲情的感慨
C. 对自然风光的描绘
D. 对政治的关注
诗中提到的“白发催衰疾”主要反映了什么情感?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亲情的珍视
C. 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D. 对生活的无奈
诗中“志气坚铁石”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夸张
D. 对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