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9:53: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9:53:29
杨柳送行人,青青西入秦。
秦家采桑女,楼上不胜春。
盈盈灞水曲,步步春芳绿。
红脸耀明珠,绛唇含白玉。
回首渭桥东,遥怜树色同。
青丝娇落日,缃绮弄春风。
携笼长叹息,逶迤恋春色。
看花若有情,倚树疑无力。
薄暮思悠悠,使君南陌头。
相逢不相识,归去梦青楼。
杨柳送别行人,绿色的柳条在西边的秦地轻轻摇曳。
秦地的采桑女,楼上春光无限,令人心醉。
灞水的曲流盈盈,步履间春色无限生机。
她那红润的面颊如明珠般闪耀,绛色的双唇似白玉般娇嫩。
回首渭桥的东面,远远望去,树影交映。
青丝在夕阳下轻盈地飘落,缃色的绸缎在春风中摇曳。
我手提笼子,长长叹息,依依不舍春日的美色。
看那花儿若有情,倚树而立却感到无力。
傍晚的思绪如流水般绵延,让人想起你在南陌的身影。
我们相逢却不相识,归去时梦回那青楼之中。
作者介绍:刘希夷,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情,充满了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人墨客常以春天的美景寄托情感,表现离别与思念的主题。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离别时的淡淡忧伤和对春天美好的向往。开头的“杨柳送行人”即勾勒出送别的场景,柳树象征着离别的伤感,接着对秦地采桑女的描写,展现了青春的活力与美丽。诗中多次提到“春”,不仅是自然的景色,更是生命的象征,传达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眷恋。
整首诗通过流畅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的“相逢不相识,归去梦青楼”,更是将诗歌推向了情感的高潮,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法实现的无奈。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景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现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与深情的离别情感。比如“看花若有情”,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花朵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无常,寄托了对青春的眷恋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传达了深刻的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杨柳送行人”中的“杨柳”象征什么?
诗中“青丝娇落日”意指什么?
诗中的“相逢不相识”表达了什么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将刘希夷的《相和歌辞·采桑》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进行对比,两首诗都表达了离别与思念,但刘希夷更加侧重于春天的美好与青春的流逝,而白居易则更注重表现人生的无常与历史的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