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2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5:25:37
机忘室亦空,静与沃洲同。
唯有半庭竹,能生竟日风。
思山海月上,出定印香终。
继后传衣者,还须立雪中。
这间空寂的房间里,机杼声已忘却,宁静与沃洲的景色相融合。
只有那半边庭院里的竹子,才能在阳光下生出阵阵清风。
我思念着山海与月亮的升起,心中留下的印记如香气般悠长。
接下来传承衣钵的人,依然需要在雪中坚守。
作者介绍:贯休,唐代诗人,号“贯休”,以禅诗闻名,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他的作品多表现出禅意、自然和对生命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在社会动荡和文化交融的环境中,诗人通过简禅的生活体验,反映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贯休在《题简禅师院》中,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描绘了一个清幽的禅院场景。诗的开头“机忘室亦空”直接引入了禅意,表明诗人对繁忙生活的超脱和追求内心的宁静。接下来,诗人将“静”与“沃洲”相提并论,暗示了内心的寂静与自然的和谐是相通的。
“唯有半庭竹,能生竟日风”表现了竹子在幽静环境中生长的坚韧与清新,暗示了在宁静中仍有生命的活力。竹子不仅是一种植物,更象征着清高和正直的品格。接着,诗人通过“思山海月上”,勾勒出对自然景色的向往,表达出一种情感的寄托与对生命的思考。
最后两句“继后传衣者,还须立雪中”则回归到传承的主题,强调了在艰苦环境中,后继者需要坚守信念与清白。这不仅是对自己的期许,也是对后人的寄望,体现了诗人对道德与精神传承的重视。
整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的禅院场景和自然意象,表达了对内心宁静、自然美、以及传统精神传承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贯休作为禅诗人的独特风格与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同时强调道德与精神的传承。贯休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体验的结合,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后人的期许。
诗词测试:
诗中“机忘室亦空”意指:
A. 织布的声音仍在
B. 空寂的房间
C. 生活繁忙
“唯有半庭竹”中“竹”象征了什么?
A. 清高与坚韧
B. 普通的植物
C. 繁忙的生活
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思念是通过哪句?
A. 思山海月上
B. 继后传衣者
C. 机忘室亦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上述的分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贯休的《题简禅师院》,领会到诗中的禅意与自然美,感受到诗人对生活与精神传承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