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22
饮酒·其三
作者: 陶渊明 〔魏晋〕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世间名利的思考。人们对过往的事情感慨,珍惜自己的情感。然而,面对酒的诱惑,诗人却不愿饮酒,只是为了追求世间的名声。究其原因,生命的价值难道不在于一生的体验吗?然而人生短暂,转瞬即逝如电光。即使活过百年,又能成就些什么呢?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靖节,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隐士。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和对生活本质的思考。
陶渊明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他厌倦了官场的纷争与名利的追逐,最终选择隐居田园,追求内心的宁静。此诗正是他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体现了他对世俗名利的反思。
陶渊明的《饮酒·其三》是一首思想深邃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生命短暂和名利无常的感慨。全诗以“道丧向千载”开篇,直接引出对道德和理想的怀念,强调人们对往昔情感的珍惜。这种情感的流露,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接着,诗人把“酒”作为象征,反映了他对生活享受的矛盾心理。虽然有酒在手,但他却因名声而不愿饮用,显示了对名利的厌倦与对自我的反思。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这一句,质疑了人们对名利的追求,强调生命的真正价值应在于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继而,诗人用“倏如流电惊”来形容时间的迅速,让人感到生命的短暂与有限,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人生脆弱的感受。最后一句“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更是发人深省,人生虽有百年,但若追求名利,最终又能成就什么呢?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陶渊明不屈服于世俗的精神,令人深思。透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陶渊明的孤独与反思,也能引发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对名利的思考与生命的感悟,强调生命的价值在于体验而非追求外在的名声,体现了他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陶渊明的《饮酒·其三》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倏如流电惊”中的“流电”比喻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有酒不肯饮”反映了诗人的哪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