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7:5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57:20
饮酒·其六
作者:陶渊明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
这一生有无数的选择,谁能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对与错的界限模糊,评价往往趋于雷同,赞美与毁谤交织。此类现象在三季之间频繁出现,真正的贤士似乎不会参与其中。哼,这些世俗中愚蠢的人,还是随从那黄绮的花香吧。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他以辞章清新、意境深远著称,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田园诗人之一。陶渊明在仕途上屡屡受挫,最终选择归隐,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此诗作于陶渊明隐居之后,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看法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反映了他对人世间是非对错的冷静思考,体现了他对清高生活的追求。
陶渊明的这首《饮酒·其六》深刻反映了他对世俗的看法和对真实生活的追求。开头的“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复杂和选择的多样。诗中提到的“是非苟相形”,道出了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难以分辨真相的困境。陶渊明以“雷同共誉毁”指出社会评价的盲目和随意,这种对名声的追逐让他感到愤慨。
在最后一联“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陶渊明以一种轻蔑的语气指责了世俗的愚蠢,转而向自然的美好和恬静寻求慰藉。黄绮的意象不仅仅是对自然的向往,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反思和选择。整首诗在节奏和用词上都流露出一种淡然与洒脱,体现了陶渊明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歌的主题在于对世俗名利的批判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陶渊明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态度的反思,强调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清净与真实。
选择题:陶渊明在诗中提到的“黄绮”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是非苟相形”,表达了对社会评价的___。
判断题:陶渊明认为达士会参与世俗的争论。(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