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1:2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1:24:50
杂诗 其八
作者: 陶渊明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
御冬足大布,粗絺已应阳。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
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这首诗表达了我代替别人耕作并不是为了什么期望,我的职业只在于耕种和桑树的养殖。虽然自己亲自耕作,但从未替代过任何人,常常因为寒冷和饥饿而只能吃糙米和粗糠。岂能奢望填满肚子,只希望能吃上饱饭。御寒的衣物够大,粗布也已经可以抵挡阳光。可惜我却无法得到这些,真是令人伤心!大家都能获得应有的收成,而我却失去了应有的方向。事情理应如此,我又能如何呢?不如为陶渊明自己喝一杯吧。
陶渊明(365年-427年),字元亮,号靖节,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隐士。他的诗歌以自然景色和生活哲理为题材,特别擅长描写田园生活,展现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在经历了政治动荡和个人困境后,选择隐居乡野,专注于耕种和写作。此诗反映了他对劳动的尊重,以及对生活艰辛的无奈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这首《杂诗 其八》展示了陶渊明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无奈。他用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自己作为农民的辛劳与困境,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落差。诗中反复提到的“寒馁”、“糟糠”等词,传达出一种深沉的生活苦闷,而“但愿饱粳粮”的朴素愿望又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真实渴望。
诗的最后两句“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在无奈中透出一丝自嘲和洒脱,似乎是在对生活的不如意做出一种释然。陶渊明以闲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艰辛,表现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对生活真谛的思考。这种情感不仅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性,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从容。
整首诗表现了陶渊明对劳动的尊重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哀伤。他从容面对生活的困境,展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选择题:陶渊明在诗中提到的生活中常吃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理想食物是_____。
判断题:陶渊明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田园生活的不满。 (对/错)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杂诗 其八》均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前者更加突出归隐的宁静和满足,而后者则更加强调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在风格上,两首诗都表现了陶渊明简练而深刻的语言风格,但在情感基调上有细微差别,前者更显乐观,后者则透出淡淡的哀伤。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陶渊明的作品和其背后的文化背景。